辽宁省暑期“文化游”持续火爆

据辽宁省政府网站消息,一场场别开生面的体验,一件件内涵丰富的文物……过去一周,每天到辽博参观游览的观众都超过了1万人次,8月6日当天,单日观众猛增至14706人次,创下了历史新高。据了解,暑假期间,我省多地博物馆、纪念馆线上预约天天满额,线下单日游客数量创出新高,“文化游”市场持续火爆。

多地博物馆纪念馆门口排长龙

8月10日上午9时,辽宁省博物馆还未开馆,馆外就已有不少观众排队等候了。上午10时30分,一边是观众有序进馆参观,一边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不断涌向辽博。场馆外,等候进馆参观的观众队伍长如游龙。

暑期到来后,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辽博的常态。来自辽博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周,每天到辽博参观游览的观众都超过了1万人次,8月6日当天,单日观众猛增至14706人次,创下了历史新高。

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同样看到了人流如织的场景。在故宫每一处饱经沧桑的历史建筑前,围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他们访古问今,探寻清前历史。沈阳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进入暑假后,到沈阳故宫参观的游客数量日均保持在3万人左右,这一数字较其他时间翻了一倍。

人数激增只是我省暑期游的一个亮点,另一大亮点则是承载着浓郁辽宁地域文化色彩的博物馆、纪念馆受到外地观众的持续关注。

在辽博“古代辽宁”展厅,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围在展柜前欣赏辽宁不同历史时期出土的珍贵文物。在红山玉器展区,散发着岁月幽光的勾云形玉器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在获知这些玉器是距今五六千年的史前先民精心雕琢的,不少人啧啧称奇。

工业文化是辽宁主要地域文化之一。中国工业博物馆馆长王荣巍介绍,进入暑假,每天进馆参观的观众数量较平日增加一倍,来自广东、山东、港澳台等地的外地观众是参观工业博物馆的主体,这些人中大部分是年轻人。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第一台万能钻床、斑驳的机床……这些来自辽宁、充满岁月沧桑感的展品深深吸引了年轻观众目光。

红色文化也是辽宁地域文化之一。在辽沈战役纪念馆宽阔的主题广场上,观众络绎不绝,在瞻仰了高耸、庄严的主题纪念碑后,他们直奔纪念碑北侧的主题展馆,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辽沈战役纪念馆方面表示,年初至今,已接待观众超过80万人次,进入暑期后,单日最高达到2.6万人次,双双创出历史新高。

多彩地域文化引来大量外地拥趸

红山文化、辽金文化、清前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我省各大博物馆、纪念馆等在暑期通过多种展览形式将这些辽宁地域文化展示给全国各地观众的同时,还策划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丰富了暑假地域文化游的内涵。

辽博二楼的儿童体验馆在暑期推出“秦小开历险记”“墙洞的秘密”“魔法衣橱”等多场精心设计的活动。沈阳故宫博物院即将推出少儿暑期研学班,通过沉浸式暑期课堂,让孩子们在符合素质教育的公益体系化课程中领略文化魅力。中国工业博物馆则推出“情系工博 奉献有我”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约会工博 浪漫一夏”八大主题活动等,通过文物、建筑、新科技等方式与手段全方位展示辽宁地域文化,我省博物馆、纪念馆的积极探索受到了外地观众的欢迎。

来自广东省肇庆市的李先生趁着暑期,带着爱人和孩子到辽博参观。在“何处寻琉璃:海城黄瓦窑荣达的历史与文物”展厅,他被眼前华美、带有东北地域特色的琉璃构件所吸引,当他听说这些琉璃构件是从清朝时期东北地区唯一的官窑——黄瓦窑出土时,惊叹之情溢于言表。他表示,他是第一次到辽宁旅游,第一站就到了辽博,“没想到辽宁地区的文物这么有特点,值得一看。”

对我省暑期“文化游”的火爆,渤海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吕俊芳并不觉得意外。她表示,旅游动机心理主要包括探新求异和松弛神经,而在探新求异中,最高的层次一定是对文化的探寻,这和游客过去关注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游有了很大不同。辽宁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明显,而这恰恰是吸引外地游客的重要因素。在加之正值暑期,学生及家长是旅游的主体人群,这部分人群对知识、人文等文化需求更为强烈,所以,种种因素叠加,就出现了辽宁暑期“文化游”的火热。

吕俊芳表示,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变化与升级,其实也给我省各地城市主政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的旅游,更多是“看”,但现在则是游客“看”“听”“尝”等全身心沉浸式感受。在探新求异和松弛神经这双重旅游动机心理下,城市主政者应该关注旅游目的地的全方位打造,而不是单一的“看”和单一的发展某几个景区。“比如,现在兴起的‘早市游’,就是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全身心体验的一种新兴形式。”吕俊芳说,城市主政者应该从旅游供给端整体设计,这将有助于我省“文化游”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