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消费品工业“重”起来

据辽宁省政府网站消息,沈阳故宫、鞍钢熔炉、抚顺煤矿……这些辽宁“地标”如今都能“穿”在脚上了。这个5月,辽阳市辽阳县小北河镇用自己最拿手的棉袜,将城市地理、历史文化与民俗符号转化为可穿戴的文创产品,火爆出圈。

何止文创,整个春季,小北河的袜子都没闲着。先是在2025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吸粉无数,后是在第六届中国·海宁国际时尚精品袜子采购交易会上成功签单,还“抽空”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辽宁地工产品(消费品)暨外贸优品推介行活动,全国第二大棉袜生产基地果然不凡。

眼下,澎湃奔涌的辽宁消费品工业不止“小北河”。今年以来,辽宁喜讯不断。兴城泳衣、佟二堡皮草产业集群获评全国首批区域品牌,大连海参制品上榜国家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辽宁三沟、大连晓芹上榜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

消费品工业涵盖衣食用行、育医康养,是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省积极打造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万亿级产业基地,以集群为载体,加快实施“三品”,引导消费品行业加强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绿色转型。2024年,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5.4%,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

发展消费品工业,辽宁基础雄厚。兴城泳装、西柳棉服、小北河袜业、佟二堡皮装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中德园)、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沈阳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已成为我省生物医药、医学影像设备、食品工业集聚区。沈阳市沈北新区、大连市、大连市普兰店区、丹东市、兴城市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从产业看,辽宁柞蚕茧年产量占全国七成、全球六成。全球每4件泳装中就有一件来自辽宁;辽宁省羊绒大衣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装饰流苏产品占国内市场50%的份额,占国际市场的35%;辽宁是全球重要的西装生产基地……“辽宁制造”已经在这些细分类别中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从骨干企业看,禾丰食品的单体白羽肉鸡年屠宰量达9亿羽居全国第一,十月稻田是我省首个独角兽企业,大连辉瑞、东北制药、沈阳三生入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全省已累计培育消费品创新型中小企业154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户。龙山泉啤酒、林家铺子罐头、范德安泳装、创世西服等一批品牌享誉全国。

“但客观来说,我们的消费品产业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产业附加值、品牌影响力、产业生态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我省将加快推进消费品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做强做优传统优势产业,巩固粮油、畜禽、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优势,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吸引和推动一批高端化、精深化、智能化消费品工业项目。围绕健康、育幼、养老等迫切需求,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升级,提高附加值。

促进资源型产业链向后延伸。依托我省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优势,推动向化学原料药、化纤、医疗装备、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纸制品包装等领域发展。支持消费品工业相对集中的园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培育发展新型消费品工业。差异化布局消费品工业新赛道,重点发展健康食品、老年用品、柞蚕丝绢、生物药品等产业,强化创意设计、技术研发、新营销赋能,创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抓好品牌创意设计,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度、体现辽宁元素的“潮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