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市:冯屯村发展油用牡丹壮大集体经济

据辽宁省发改委消息,5月18日上午,50多岁的李凤杰与十几个姐妹来到村里的大棚,给牡丹松土、除草。“这几天雨水下得勤,不仅牡丹长得旺,草长得也快,必须及时清除,否则影响牡丹长势。”

兴城市药王乡冯屯村有424户、1483人。乡党委、政府决定发展牡丹种植的特色产业,利用村集体经济+企业合作的模式,盘活大棚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受益。从去年开始,乡党委、政府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项目资金,从一家企业引进5.5万株牡丹,种植在冯屯村69亩地的23个大棚内。据该村村支书李德俊介绍,牡丹多是油用牡丹,也有少部分是观赏牡丹。跟合作企业签订合同,牡丹打籽后,卖给对方。这样一来,不愁销路。

牡丹长势好坏,棚间管理非常关键。从每年的4月份开始,李德俊等村干部与李凤杰等人像侍弄自己的孩子一样侍弄牡丹,大家虚心学习栽培技术,松土、除草、施农家肥。大棚附近有眼深井,如果赶上雨水少,就隔三差五用井水浇牡丹。

“两年来,我养成一个习惯,天刚蒙蒙亮,就到大棚内瞅一瞅。看到牡丹一天天长高、牡丹花越开越艳,心里甭提多高兴了。这里承载了不少人的希望,我们村干部一定踏踏实实干事,不负所托。”李德俊说。

经过两年精心培育,5月上旬,牡丹花竞相绽放,花期半个月左右。到5月下旬,牡丹花才逐渐凋谢。10月份,牡丹花籽成熟,采摘后,全部送到合作企业。

“一年生的牡丹花基本不打籽,第二年打少部分籽,第三年大量打籽。等到了那个时候,效益会越来越好。”李德俊满怀希望地说。

在四五个月的时间里,李凤杰除了照管好自家的耕地外,还到大棚里打工,每天得到80元劳动报酬,她很是开心,“不用到外面打工,家里老人孩子也能照顾。村里的这种富民举措,村民拍手称赞。”

“乡村经济振兴的样式有很多种,立足全乡资源优势、剩余劳动力优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展特色产业,让村民受益。”药王乡党委书记田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