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省政府网站消息,不久前,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艾克华通过了研发车间的一项采购申请——购置几台麻将机。这当然不是供员工休息消遣用。“我们要为新客户尽快开发一套通用型的麻将机控制板。研发成功后,每年就能新增稳定的300万套订单。”艾克华说。
英创力科技是位于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电子电路一站式服务企业,电路板等主打产品十分畅销,客户遍布全国。但此前,该公司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几乎都来自省外,极少和遂宁本地的企业达成合作,“这次的新客户,就在遂宁市安居区。”
从“极少合作”到“300万套年订单”,这并非巧合。去年以来,遂宁在全市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协同产品链配套,一家家企业被拉进本地“朋友圈”。
在本地找“朋友”,企业有啥好处?
8月25日,遂宁市安居区安居大道,四川江淮汽车有限公司产区内,一辆辆刚下线的货车驶进交货区。“这是我们公司的产品‘骏铃’,今年截至7月销量达到9600余台。”四川江淮供应链业务负责人任永武说。
生产一台汽车,所需的各种零部件能达到3000多个。多年前,四川江淮刚刚转移到遂宁落地时,大部分上游配套企业都远在安徽。而今,四川江淮产品的20%零部件都来自附近——最近的配套企业就在对门,最远的也不超过3公里。
就近就地配套,最大的好处在于节约物流成本。任永武给这20%的零部件物流成本算过账。“这部分大多数都是车架等大重量、运输成本高的结构件。从外地运到遂宁,物流成本在1500元左右。就近配套后,我们每年能节约3000万元到4000万元。”
在英创力科技的销售报表里,节约下来的物流成本转化成了更低的销售价格。“我们销往遂宁本地客户的产品,价格降低了5%左右,更有竞争力。”艾克华说,去年以来,英创力科技在遂宁本地新增了10多个客户,预计今年增量将达到2000万元到3000万元。
除了节约物流这一显性成本,就近就地配套,还能通过提升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效益。
遂宁本土企业四川省海滋食品有限公司每年出口罐头1000万罐,出口金额达5000万元以上。每年重要节日前,公司囤货成本提高,现金压力陡增。“此外,我们每年还会遇到一些急单客户,最快要求7天供货。”公司总经理邓添文介绍,去年该公司和本地屠宰企业遂宁市南大食品有限公司建立合作以后,囤货成本明显下降,生产效率明显提升。“现在,公司80%的上游配套企业都来自遂宁。”
“就地就近配套正在为遂宁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遂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朱忠诚表示,以近年来在遂宁经开区集中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区域内聚集近200家电子信息企业,企业就近配套率可达30%,折算成年产值近40亿元。
叩开“近邻”大门,政府当好“红娘”
一张张企业效益成绩单证明,产业发展既靠“远亲”,也要“近邻”。但最先关注这个问题的,并不是企业本身。
“虽然在遂宁待了这么多年,但是周边工厂在生产什么,我们还真不太清楚。”艾克华说。作为英创力科技今年在安居区新开发的客户之一,啸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奉有志有同样的感触,“就算近在咫尺,直接上门去问,厂房门卫室也要把你拦住。”
“这就需要政府牵线搭桥,帮助企业当好‘红娘’。”遂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创业促进与服务体系科负责人徐均说。
如何牵线搭桥?遂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
线下,遂宁在全市各县(市、区)、市直园区成立了“一企一专员”联系服务机制,聚焦锂电、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摸清产业链上下游结构、企业构成以及重点工业企业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生产能力等信息,建立企业供需“两张清单”,同时分行业、分层次举办产业链对接会、洽谈会等活动。
线上,今年3月,“遂企云——遂宁市制造业产品精准智慧对接平台”正式上线,定期向企业、区域及群体精准推送最新的供需信息,进行智能化推介匹配。此外,平台还能实现在线洽谈、实时询价。
遂宁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唐志伟介绍,上线以来,平台已入驻企业927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617家,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累计发布供需信息10893条,其中产品信息8739条,需求信息2154条,匹配次数3233次,推送信息25462条。
政策礼包更激发了企业结交“近邻”的积极性——去年以来,遂宁市每年规划2000万元,用于企业实现本地产销配套奖励。数据统计,1月至7月,遂宁全市开展活动47场,实现交易额84.32亿元。
视野放宽,当前,遂宁正与成都、重庆、绵阳等毗邻地区建立常态化产业协同机制,推动市内行业协会、联盟、企业等与川渝地区等区域的产业协同,提升产业协同配套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