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辽宁省发改委消息,时下,正值寒冬,室外寒气逼人,然而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雅河乡荒甸村的草莓温室大棚内却暖意融融,第一茬果实采摘已接近尾声。“我有3个草莓大棚,由于采用冷冻苗技术,从去年10月就开始下果,能卖到今年6月,预计增收十余万元。”收获了第一茬草莓,村民刘洋一边给草莓打叶,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
荒甸村位于桓仁东南部浑江岸畔,气候与丹东接近,土壤结构相似。1994年早春,十几户村民从丹东拿回一些草莓苗,开启了发展草莓种植的征程。不到两个月,每亩地就增收6000余元,比种玉米多收入5000余元。30年来,该村不断发展壮大草莓产业,如今已经成为草莓专业村。
小小的草莓为何在这里发展得风生水起?这源于县、乡、村和农技等部门的共同奔赴。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与组织下,2009年5月,成立了荒甸村草莓专业合作社,有效实现了产、销、管一条龙种植管理模式,既保证了农户的效益,又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合作社不断学习新技术,巧打“反季牌”,培育冷冻苗,让草莓提早上市,让村民获得更多收益。
如今,合作社成员已经发展到168户,全村发展草莓产业的村民达300余户,仅此一项,全村年增收3000余万元。同时,他们带动了当地及周边村民就业,雇用村民给草莓打叶、除草、疏果,让他们获得了种地以外的又一份收入。“现在每年最忙的时候,我们雇工都雇不到,离我们远一些村子的村民也被召集来了。”荒甸村草莓合作社社长曲卫来对记者说。
去年,雅河乡党委、政府举办了首届荒甸村草莓合作社草莓节,邀请省农科院和市农业部门的专家前来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进一步推动了草莓与文化、草莓与科技、草莓与健康的融合,极大地促进了荒甸村草莓产业的发展。
荒甸村把成熟的种植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其他村,如今,雅河乡董船营村、联合村的草莓产业也形成了规模,成为全县重要的草莓生产基地。截至目前,雅河乡已建成温室大棚800余座,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草莓种植户人均年增收约1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草莓之乡”。
“接下来,我们准备建设草莓包装厂和冷链加工厂,打造雅河‘贵妃’草莓品牌,推进产业再升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模式,推动乡村振兴。”雅河乡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