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以开放之姿走好发展之路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网站消息,从塔城市出发一路向西,巴克图口岸矗立在阳光下。这里是新疆18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之一,也是全疆距离城市最近的陆路口岸。

有着200多年对外通商历史的塔城,开放互通早已今非昔比。一辆辆集装箱货车,替代了人背马驮,笔直的大道连接起中国与世界,塔城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口岸贸易如火如荼

9月5日12时刚过,口岸货运司机肖炳均就已经往巴克图口岸中转桥送了3趟成品车。他说,现在还不算最忙的时候,最多时,每天能运送200辆。

记者在巴克图口岸看到,一大早,等待出口的成品车已经在有序排队等待查验。这些车辆的目的地,是俄罗斯和欧洲。

出口车辆办完前期手续之后,基本上每辆车只需几分钟的核验手续就可以出境。塔城市鑫飞贸易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张岩说,今年前7个月,公司已经出口车辆近8000辆。

“我们通过优化备案手续和查验流程,最大限度提高出入境车辆和人员边检手续办理效率。”巴克图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二队副队长赵幸福介绍,边检站坚持人等车、到即检的工作方式,保障通关车辆随到随检、即检即放,实现人员通关零等待、货物通关零延时。

巴克图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巴克图口岸累计出入境车辆2.8万辆次,同比增长177.1%,进出口货物量达31.14万吨。

据塔城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巴克图口岸进出口外贸总值119.9亿元,同比增长1.2倍。其中,进口1.9亿元、同比增长23倍,出口118亿元、同比增长1.2倍,贸易量倍增。

凝聚共识搭建平台

口岸是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交汇点。口岸经济是以口岸为核心、直接或间接依托口岸而存在和发展的跨行业、跨地域、多层次的复合型经济。

百年口岸巴克图固然欣欣向荣,但如何将途经口岸的商机留住,让传统的“通道经济”转变为“落地经济”和“产业经济”,塔城市上下有了一个统一认识:搭建平台。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塔城迎来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2020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这是新疆首个、全国第九个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塔城围绕试验区“试什么、怎么试”等关键问题,先行先试,推动试验区先行发展区从无到有。在试验区先行发展区里,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促进塔城资源就近就地转化。

三一(塔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是试验区先行发展区的首家投产企业。公司年产风力发电机组100万千瓦、叶片600个,填补了塔城当地风力资源丰富但无风机装备制造的空白。

走进生产车间,长83米的叶片正在工人的操作下逐渐成型。姚伟伟是该公司预制叶根班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自今年4月投产以来,公司先后有17批次塔筒配件、叶片等风机设备,通过巴克图口岸发往哈萨克斯坦。

在三一(塔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附近,还有中水四局(塔城)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等与风电相关企业汇集。这些企业生产的叶片、塔筒、风电主机等设备彼此成链、汇聚成势。

塔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威龙表示,目前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先行发展区已累计入驻63家企业,75个项目落地建设。

互联互通拥抱世界

中国新疆和中亚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近、民心相通,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与邻国建立起实实在在的合作,惠及双方民生,搭建起互联互通的桥梁。

走进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区内的丝路文化商品城,来自俄罗斯、中亚和欧洲国家的蜂蜜、葡萄酒等产品,以及日用品、化妆品琳琅满目。

“每天营业额能有五六千元,好的时候能到1万元。”丝路文化商品城丽达商行经营者高金花说,除了蜂蜜、葡萄酒以外,日用品和化妆品也颇受消费者青睐。

丝路文化商品城是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转型发展项目之一。2019年,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正式运营;2022年正式启用“手机APP移动申报”方式,在全疆率先完成落地加工“整进整出”模式采购。

“今年1至7月,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共进口2117车大宗商品,货值1.88亿元,24609人次边民参与。”陈威龙说,口岸抓好用好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政策,制定边民互市“整进整出”业务流程,创新“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发展模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依托“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互动的还有文化。

不久前,新疆·塔城第三届手风琴文化艺术节开幕。当天,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芬兰、意大利等国家的手风琴艺术家,以及北京、太原、呼和浩特等国内10个城市的手风琴爱好者共4500余人,线上线下齐聚塔城市千泉湖广场,共同演奏曲目《我和我的祖国》,并同步举办了“一带一路”塔城国际手风琴发展论坛等活动,塔城的音乐由此传向世界。

和合共生、天下大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中国新疆塔城与全球经济发展、文化共建的新篇章,塔城先行先试的勇气与智慧,更成为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生动注脚,涌动着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