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加快构建“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

据山东省政府网站消息,省政府新闻办6月7日召开“牢记嘱托 走在前 挑大梁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活动,介绍山东加快打造现代化工业体系相关情况。持续做优传统优势产业“家底”,着力塑强新兴未来产业“引擎”,近年来,山东坚持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引领全省上下创新实施一系列务实举措,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代化工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其中,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山东在发展过程中不是将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而是不断地立足基础优势和发展趋势,优化布局、改造提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茂庆介绍。在产业布局上,强力推进低效产能转调优化,深入实施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推动七大高耗能行业大布局大调整大优化,钢铁行业“两基地四集群”基本形成,化工企业入园率达到42.5%。在生产方式上,大力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持续深化工业技改提级、智能制造提质、工业领域碳达峰等行动,2023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超过五成,建成全国首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国家级智能工厂数量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均居全国首位,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数量分别居全国第2和第3位。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近年来,山东着力培强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大幅高于面上工业增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2023年已达到51.35%。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深入实施集成电路“强芯”、高端软件“铸魂”等数字产业十大工程。2023年,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2.06万亿元,增长12.4%;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40万辆,创历史新高。在未来产业布局方面,着力培育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加速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支持济南、青岛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济南空天信息、青岛人工智能、潍坊元宇宙、烟台东方航天港等一批特色园区逐步成长。

据介绍,聚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当前山东正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切实立起新型工业化“四梁八柱”。

聚焦6大传统产业,以冶金、石化、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等支撑性强的传统产业为重点,深入实施技改升级行动计划,逐个研究制订改造提升方案,推动“万项技改、万企转型”;聚焦9大优势产业,以高端化工、汽车、智能家电、工业母机、轨道交通、海工装备、农机装备、高端铝材、现代食品等竞争性强的特色领域为重点,整合对接科技研发、原型设计、工艺创新等最新成果;聚焦9大新兴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安全应急装备、磁悬浮等引领性强的关键领域为重点,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打造新技术应用场景,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集群;聚焦7大未来产业,以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等成长性强的新赛道为重点,加快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计划,推动建设一批未来产业特色园区,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未来产业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