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实体经济

据山东省工信厅消息,6月4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对日前印发的《滨州市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行权威解读。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推动孵化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赛道,《实施意见》明确了接下来滨州市相关工作的主要目标,即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发展主线,推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成为制造业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的内生动力。同时,谋划在电子信息制造业、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兴软件及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为此,滨州市将聚力打造锂电材料“名城”、铸造滨版软件“名品”、助力半导体产业高端、打造电子化学品发展高地、构建云服务应用生态体系、培育大数据产业新业态、构建产业升级新跳板等7项攻坚任务,并从“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扩大推广应用、强化人才支撑”等4个方面,对助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强力的保障措施。

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滨州具有雄厚的制造强市基础优势。近年来,滨州市通过构建“制造强市”“数字强市”战略部署,强化补齐产业链条,通过开展信息化助企行动,集聚产业比较优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

产业集聚优势增强,集群规模快速发展。目前形成了半导体产业聚集区。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形成了电池正负极、电解液、电池封装为产业支撑的覆盖全链条的产业集群。去年,滨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收180亿元,同比增长23%,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最大的新增长点。

信息基础设施底座更加坚实,应用能力进一步凸显。抢抓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机遇,滨州积极推动5G基站、千兆光网覆盖。2022年,滨州市成功获评国家“双千兆”城市;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通5G基站1.1万个,实现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超100%,重点场所、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更加深入,应用覆盖了装备制造、化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生物医药等多行业门类。截至目前,滨州获批省级数字经济园区7家、培育省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8个、数字经济“三优两重”项目19个、“工赋百景”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6个、5G行业应用项目94个,数量占全省的13%,“晨星工厂”179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转变发展方式,滨州催生出了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和新业态。滨州市财政列支专项经费,奖励“智改数转”项目,形成系统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截至目前,资金奖补累计超2000万元。建立了“滨州工信助企调研平台”,对全市规上企业进行多维度调研,并在全市遴选了5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一对一”诊断服务,“一企一档”跟踪指导。打造了“工赋滨州”“工业互联网牵手”服务品牌,征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320个,组织企业与海尔卡奥斯、华为、浪潮等服务商对接服务20余次。推动传统制造业“智改数转”,分级分类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动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与制造业赋能应用。截至目前,培育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4个,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