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9日,林子祥(右)和叶蒨文在香港红馆举行的演唱会上表演。新华社发
新华社香港11月7日电(孟佳、张雅诗)从香港启德体育园的欢呼到中环海滨的人潮,从会展中心的掌声到快闪市集的热闹——一场场盛事活动为香港注入不息的活力,让这座城市在律动中焕发生机。
在这片热度不减的土地上,音乐始终是最温柔的共鸣。不久前,林子祥与叶蒨文再次携手登上香港红馆(香港体育馆,俗称“红馆”)舞台,他们以歌声铭记时代,在“盛事之都”唱响温情。
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创作与舞台故事,言语间流露出深厚的情感与共同的坚持。采访当天,叶蒨文声音略显沙哑,但仍坚持受访,展现出她一贯的敬业与专业。
林子祥与叶蒨文的歌曲陪伴几代人走过时代变迁,情感却未曾褪色。“白头到老”不仅是他们演唱会的主题,也是一种与歌迷和城市共生的承诺。许多年轻观众陪着父母和长辈一同进场,共赴这场跨越时代的音乐之约。
舞台中间巨型屏幕上闪现出林子祥与叶蒨文年轻时的肖像:他神情笃定,眉眼透着年少的锋芒;她目光柔和,唇角泛着青葱的笑意。与此同时,白发斑驳的两人分立舞台两端,在灯幕之间对唱。光影如瀑布般流动,仿佛把昔日的影像投射到当下,青春与白发在虚实之间重叠。

10月28日,林子祥(左)和叶蒨文在香港接受采访。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我们两个在演唱会舞台上已经有20多年没有一起唱了。这次刚好有机会,真的很开心。”相隔多年再度携手开唱,林子祥表示,两人早在一年多前便开始筹备演唱会。“太多歌反而成了挑战,不知道唱哪一首好。”于是他们便在每一场演出中略作调整,尽量展示更多的曲目。
红馆之所以成为华语乐坛的代表性地标,不只是因为无数歌手在此献唱,更因为它承载着香港文化特色的延续。随着体育优先政策调整为演唱会优先,红馆迎来新生,也体现了特区政府促进表演艺术多元化、专业化、产业化和盛事化发展的决心。
“我特别喜欢在红馆开演唱会,因为可以近距离看到观众的面貌。”叶蒨文说,这里让她更能感受到与歌迷之间的真挚交流与情感流动。
这种热诚、真挚的态度一以贯之地流淌于他们数十年的音乐时光中。在他们看来,音乐的本质不在技巧,而在“情”。“我们在台上不用提词器的,否则就损失了感情。”林子祥说,“我们把歌词都记在心里,唱错也没关系,那也是一种感情。”

10月28日,林子祥在香港接受采访。 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他们希望将这份信念传递给年轻一代的音乐人。林子祥认为,歌曲就像电影剧本,必须全情投入去创作和演唱,“音乐是表达情感的方式,灵感不能强求。”靠着这份“情”,在超过半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写过800多首歌。
叶蒨文说,虽然他们年纪渐长,但是心境年轻,热情未减。演出中她特别选唱了一首全球流行的外语歌曲:“没有人想到我会去唱这首歌,越是这样我越要唱。”她笑着说,演唱会就是气氛重要,希望为观众带来开心的体验。
未来,他们计划继续在内地巡演,佛山、武汉和成都等地都在行程之列。“我们希望可以见到更多朋友,跟我们一起唱。”叶蒨文说。
盛事连场,活动不断,香港正将文化与激情叠加,奏出不老的旋律。正如在这“白头到老”的舞台上,林子祥与叶蒨文用音乐讲述岁月,也让岁月成为香港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