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省政府网站消息,签约落地企业12家、建成生产线18条、下线产品34款,业务涵盖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及零部件生产等9大领域,多款农机产品受到海外市场青睐……短短两年时间,达州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不仅解决了本地粮食生产“无机可用”的问题,为守护粮食安全、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了力量,还通过农机装备出口,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抢抓机遇 填补市场空白
达州是四川产粮大市,粮食总产量连续12年位居全省第一。达州地处盆周丘陵山区,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地形地貌给粮食生产增加了不少难度。
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加大,一块块“巴掌田”、低效田逐渐化零为整,在解决灌溉问题的同时,也为农机普及创造了条件。
与平原地区可以使用大型农机不同,尽管经过宜机化改造,但广大丘陵山区地势不平,对农机的小型化、轻便化有着特殊要求,粮食生产往往面临“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困境。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紧研发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开辟急需适用农机鉴定“绿色通道”……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就推进丘陵山区机械化作出部署,为丘陵山区现代农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达州着眼实际提出打造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研发制造高地,引进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达川区百马产业新区规划建设集“产、学、研、推、用”于一体的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园区规划面积1500亩,总投资达50亿元。
标准化厂房整齐排列,园区道路纵横交错,水电气网等配套全面贯通……园区2023年9月启动建设,2024年7月厂房主体竣工。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企业入驻投产仅仅用时一年多,一座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便拔地而起。
政策赋能 支持园区发展
园区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达州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的建设引起省级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农业农村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等12个省级部门联合出台29条省级赋能措施,针对园区量身定制出台9条专项政策,从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等方面为园区的发展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
达州市专门出台《关于支持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18条措施》,从优先保障建设用地、完善功能配套、农机产品应用推广及招商引资等方面着手,用真金白银支持园区建设和发展。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省、市的支持给园区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达川区在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在武汉、深圳、成都、长沙等地举办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投资推介活动,围绕“耕、种、管、育、收、烘、储”等环节成立的招商专班分赴北京、山东、重庆、福建等地开展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并借助全国农机流通协会、外地商会等渠道招商,吸引了吉福瑞农业机械成都有限公司、铁牛云智(四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日照市立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入驻,建成18条生产线,下线各类产品34款。达州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成功入选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完善配套 服务企业生产
中试是指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是产品正式投产前的关键试验环节。
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可以在实验室和厂房里进行,而中试则因适用场景复杂对场地有着严苛的要求,如果不能在园区就近进行中试,则会大幅增加企业成本。
达川区将500亩中试基地作为园区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一体规划、一体建设,除了针对多用途丘陵山区农机装备适用场景复杂的实际,设置旱地作物、水田作物、经济作物及动力机械应用区等多个区域,还将养殖水塘等场景纳入水上试验场,极大拓展了试验范围,实现园区研发的农机装备全部在园区完成中试,受到企业欢迎。
如果说中试基地建设解决了园区企业农机装备产品的论证试验问题,那么农机鉴定分中心的成立,则打通了农机装备产品出厂的最后一道关口。
在去年8月24日举行的全国丘陵山区现代农机产业投资推介会(四川·达州)暨智能制造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省农业农村厅为四川省农机鉴定达州分中心授牌。“这标志着园区生产的农机装备将在园区内完成鉴定!”达川区产业新区党工委负责人说。
目前,四川省农机鉴定达州分中心已对园区企业生产的20多款微耕机、田园管理机、旋耕机完成鉴定,使园区农机装备产品的研发、中试、生产、鉴定形成完整闭环。
此外,园区还与西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同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学院,共同培育人才,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
助力出海 打开国际市场
连日来,在园区重点企业四川省川达立盈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忙着对生产材料进行切割、焊接、冲压、打磨。经过多道工序后,这些成型的农机零配件将被发往海外。“这批订单是今年7月与俄罗斯客户签订的,包含10000余套小型微耕机零部件,金额超过千万元。”该公司车间负责人张崇任说。
为帮助园区企业打开产品销路,达川区依托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联合川渝地区7区县合力共建园区,编制《农机装备5年攻坚行动方案》,与遂宁、乐山、广安等地达成战略合作,同相关企业签订产销协议,在本地打开销路。同时,常态化带领企业参加各地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向全球客户推介企业产品。
“今年7月签订的千万元订单,就是我们在一次国际经贸合作会上拿到的。”张崇任说。
立足西南,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园区从一开始就鼓励和支持企业瞄准全球丘陵农机市场,拓展海外版图。
去年11月,园区组团赴意大利参加中国·四川—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合作洽谈会,与意大利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今年5月,园区组织企业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家山地农业与智能装备科技发展论坛暨“一带一路”国际装备展,并与意中商业发展论坛主席伊万·卡蒂洛签订招商顾问协议。
8月初,入园企业铁牛云智(四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AI除草机器人实现首批出口,发往加拿大和新西兰,成为园区首个实现海外交付的智能农机产品。
“欧美农场对智能化要求高,我们的机器人不仅效率是人工的10倍,还能减少90%的农药使用,很受市场欢迎。”该企业负责人龙章进介绍,该产品通过了欧盟CE和美国EPA认证。
而入园企业四川智耘蜀芯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则聚焦东南亚市场,针对当地丘陵地形和小农户经营特点,重点研发小型新能源农机,与泰国、马来西亚经销商达成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