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外贸拓展有“秘诀”

据四川省政府网站消息,“对外公布收费标准后,有近20家企业前来咨询货运事宜,有的企业当天就签订了合作协议。”8月27日,内江国际物流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内江国际物流港铁路专用线8月7日正式投入运营后,吸引了大批企业关注,“近期便会有大批货物进港。”

这条铁路专用线不仅串联起成渝铁路、内六铁路,还能高效整合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资源,是内江外贸发展物流环节的助推器。

据统计,1月—7月,内江外贸进出口总额77.59亿元,同比增长61.4%,总量、增速均位列全省前列,其中出口65.08亿元,同比增长达62.5%。

放大区位优势

“节点+通道”双重赋能

“内江国际物流港铁路专用线投用后,货物从内江国际物流港出发,通过火车经西部陆海新通道,50小时就能运抵广西钦州港,再通过海运方式就能通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重要节点港口。”内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杜介绍。

内江地处成渝发展主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通达的交通为物流畅通提供了坚实保障。据统计,内江目前已与178个国家(地区)建立贸易伙伴关系,与18个国外城市和地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通中老、中缅等15条国际班列线路。

此外,首个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班列集结中心建立,西部首个航空物流城市货站启用,内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作,首个“四川—东南亚产业合作园区”成功创建……“节点+通道”的双重赋能,内江区位因素优势还在不断放大。

立足区位优势,内江国际物流港铁路专用线进一步优化流程,推行全流程智慧调度,确保货物“快进快出”。李杜说,未来物流港将与内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内江公路物流园协同联动,打造“公铁水空”立体物流网,以“多式联运”拓展开放版图,助力内江联通全球市场。

优化产业结构

打造多支“外贸主力军”

8月中旬,第35届香港美食博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启幕,来自内江的雷三朵奶酥作为“甜味+”产业的代表,赚足了眼球。同样受到热捧的还有牛乳派、果仁奶酥、低糖奶莓酥等多款产品。赴港参加博览会,是该品牌以香港为“跳板”,拓展海外市场的举措之一。

积极出海的不止这一家企业。近年来,不少内江产品海外“圈粉”。农特产品方面,“川香念·内江牛肉面”成功打开泰国市场,资中生姜成功出口欧盟,黄老五花生酥、资中血橙、茂源柠檬、田家紫皮大蒜等特色产品也远销海外多地。

“内江造”机电产品也是“外贸主力军”之一。“1月到8月,我们总出口量比去年增长了20%。”四川兴明泰机械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负责人尤华丽告诉记者,今年企业出口业务量已经占到总量的70%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

企业努力“走出去”,内江也强举措扩渠道,加大从海外市场的进口规模。在内江国际物流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内江市天润商贸有限公司(简称天润商贸)仓库中,工作人员正在查验一批进口光学镜片,这是今年以来内江天润商贸进口的第9批货物。

“此批货物共计60多箱,货值9000余万元。”天润商贸贸易事业部负责人胡芮齐告诉记者,截至8月底,天润商贸已完成的进口货物金额为4.13亿元人民币,到年底,公司预计还会完成2.87亿元人民币的货物进口,其中包括光学镜片、电子元器件等产品。

今年以来,内江外贸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本土实绩企业比重大幅上扬的趋势。1月—6月,本土实绩企业进出口总额达16.56亿元,占比较去年提高了11.7个百分点。同时,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也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同比增长41.3%。

政策精准赋能

降低风险保驾护航

外贸稳步增长,背后既有企业与市场的双向奔赴,也有政策规划的保驾护航。

今年初,内江市出台落实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的若干措施》《2025年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系列政策举措,为外贸发展增添动力。

“我们全力支持企业参加广交会、法国JEC复合材料展等国内外展会,助力企业斩获意向订单1.5亿元。同时,组织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赴印尼、老挝等国开展系列经贸促进活动,顺利签署进口协议9.5亿元。”内江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外贸保稳提质的既定目标,内江将坚持一对一帮扶,精准聚焦,解决外贸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为了降低企业出海风险,内江市对2025年购买出口信用保险且上年度出口额在500万—6000万美元的企业,在省级财政50%保费补贴基础上,市级再补30%,企业获80%保费补贴,大幅降低风险成本。同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参加“川行天下”活动,去年一年组织了30余户次企业参加百余场展会。

区位优势的充分发挥、产业基础的不断夯实、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内江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散发着内江外贸的“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