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成都市入境游同比增长超七成

据四川省政府网站消息,8月25日,在成都宽窄巷子,来自阿根廷的罗布·蒂默曼斯与弟弟正拿着盖碗茶拍照。“采耳师傅的工具像小乐器,冰粉里居然有玫瑰花瓣。”罗布·蒂默曼斯说,这趟成都之行不仅填满了行李箱,更装满了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惊喜。

成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数据显示,7月1日至8月15日,成都入境外国旅客达6.9万人次,同比增长72.5%。随着外国游客数量大增,非遗文创商家涉外订单翻番,部分餐饮消费同比增长超140%,中国魅力与四川味道正通过他们的镜头与行囊走向世界。

寻找川味密码

从游船古巷到潮流商圈

宽窄巷子、锦里、都江堰-青城山等文化地标,成为外国游客触摸天府文化的第一站。

在宽窄巷子的见山书院,每晚都可以看到,外国游客围坐在八仙桌旁,看川剧变脸、尝钟水饺。“俄罗斯客人专门点了花椒兔,说要感受麻辣的魔法。”店员小陈笑着说,7月以来,涉外消费同比增长超140%,盖碗茶、采耳体验、蜀绣DIY成为热门项目。来自捷克的游客马丁夫妇在此买了一套铜茶具:“壶身上的大熊猫图案太可爱了,回家煮茶时就能想起成都。”

夜游锦江MR数字游船让古老与现代碰撞出火花。成都世运会期间,超3000名外国游客乘船夜游,通过混合现实技术(MR)感受“窗含西岭千秋雪”。“当《成都》的旋律响起,两岸的灯光勾勒出古建筑轮廓,像走进梦里一般。”美国运动员塞缪尔·沃森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视频,获得超10万点赞。夜游锦江项目负责人介绍,8月游船外国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90%,运动员们尤其喜欢在船上分享世运会幕后故事,感受成都快慢相宜的独特气质。

玩得好,更要把蜀韵带回家。“购物清单早就列好了。”8月24日,在成都IFS,泰国游客甘丽拉抱着泡泡玛特MOLLY盲盒,脸露笑容。尽管LABUBU系列已售罄,但SKULLPANDA等潮玩仍被外国游客抢购。

成都荷花池市场,则上演着平价淘宝的热闹场景。哈萨克斯坦游客艾米试穿蜀绣纹样的连衣裙时说:“款式多样新颖,价格也实惠。”该市场数据显示,7月以来涉外销售额同比增长20%,传统服饰、竹编挂件、茶文化周边最受欢迎。

“四川特产必须‘all in’(全部拿下)。”多次接待外国团的导游郑嵩说,外国游客购物车里常有3类“硬货”:熊猫文创(玩偶、冰箱贴、川剧面具)、川茶(茉莉花茶、蒙顶山茶)、汉源花椒。成都世运会期间,巴西运动员比安卡·苏费特甚至专门买了一个行李箱装茶叶:“中国茶是‘东方魔法’,回去要泡给全家人喝。”

新能源汽车模型、涡轮机模型等工业产品也成为新宠,“外国客人会认真研究,说要带回去送给工程师朋友。”郑嵩说。

感受四川引力

多重赋能让游客赞不绝口

成都世运会为四川入境游带来巨大流量。赛事之外,“成都造”新消费场景持续圈粉。火锅巴士上,外国游客边涮毛肚边看夜景;机器人咖啡亭前,扫码下单的外国人排起长队……抖音生活服务数据显示,暑期成都餐饮团购交易额同比增长50.8%,火锅、串串香等品类的外国用户订单量翻倍。“除了比赛,我每天都在‘淘宝’——从衣物到艾草养生锤,行李箱根本装不下。”国际浮士德球协会主席约恩·维勒格说。

更吸引外国游客的,是成都古今交融的城市气质。“建筑像博物馆,地铁比纽约还快。”法国工程师加布里埃尔被派驻成都两周,购买的物品已装满3个行李箱。他的视频里,既有杜甫草堂的千年银杏,也有天府双塔的灯光秀;既有茶馆里的盖碗茶,也有太古里的潮牌店。“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并不冲突,反而像火锅里的毛肚和鸭肠,越煮越有味。”这种独特气质让成都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也成为外国游客心中的理想旅行地。

支付便利化和双语服务的逐渐普及让更多外国游客入境无忧。“刷Visa卡买采耳工具,微信扫码点冰粉,太方便了。”罗布·蒂默曼斯用手机支付完账单,对“一码通”服务赞不绝口。

目前,成都已构建“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支付体系,90%以上重点商圈支持国际卡支付。此外,2000余名双语服务员上岗,机场、景区增设多语种标识,“荷花池的商贩都会说‘this one, 50 yuan’。”郑嵩笑着说。

除了在成都购物赏景,三星堆、乐山大佛等景点景区也深受外国游客的喜爱,各市(州)纷纷推出特色线路:绵阳的“科技+山水”之旅,雅安蒙顶山的“茶道研修”之旅……从平原到高原,从都市到乡野,四川将文旅景点景区串珠成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