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高新区筑牢中试高地,赋能西部中试中心崛起

据四川省经信厅消息,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四川省16家中试平台入选,其中成都高新区独占8席,涵盖新型显示、光伏器件等战略性新兴领域。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坚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协同发力,以中试平台作为打通成果转化堵点的关键抓手,从多个维度推动中试平台建设,营造“中试+”生态。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建成覆盖12条重点产业链的75个中试平台,总投资约50亿元,拥有设备超9060台。

一、市场化运作激活中试活力

成都高新区正聚焦重点领域,围绕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细分赛道,按照“瓦特式人才+市场化建设运营+科创团队”三个标准,以市场化招引和引导开放两种模式,加大中试平台布局力度,着力解决中试“谁来建”问题。在人才配备上,成都高新区坚持每个平台配备若干懂产品、懂制造、懂试验、懂设备、懂安全的复合型人才,可连接科学与工业、技术与生产,帮助中试平台解决重大工程难题,完善工艺和设备定型设计,提高专业化能力。目前,成都高新区中试平台已聚集工程师1757人。在运营模式上,成都高新区支持中试平台开展市场化运营。推动中试平台向市场提供从概念验证到中试熟化再到小批量生产的全链条服务,实现商业化运作。同时,积极链接科创团队,挖掘一批高校院所创新团队及成果,储备充足的中试项目,支持中试平台做大做强,助力成都加快建设西部中试中心。

二、构建“中试+”全链条生态

2023年3月,成都高新区开始发力,在全国首创“中试+研发+孵化+基金+场景”的“中试+”生态模式,具备了服务中试项目“选种、育苗、结果、变现”全生命周期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在“中试+研发”方面,成都高新区高水平建设北大成都研究院、清华芯华创新中心等创新极核,推动高校院所向中试平台输送优质中试项目,为中试平台“选种”;“中试+孵化”方面,依托区内20个国家级孵化器,引导中试平台与专业孵化器对接,促进优质中试项目团队到对应专业孵化器快速注册落地,促进初创企业“育苗”。

2024年5月,《成都市建设西部中试中心实施方案》正式发布,以建设中试平台和提升中试能力为关键,以集聚“四链融合”要素资源为支撑,以“中试+”生态体系推进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

2025年,为深化“中试+”生态体系建设,成都高新区还加快制定出台《成都高新区中试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及《成都高新区关于推动“中试+”生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持续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强化资源对接。

未来,成都高新区将持续深入推进中试跨越行动计划,力争2025年建成100个中试平台,全覆盖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深化建设“中试+”生态,打造国际先进水平标杆,建成全国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助力成都加快建设西部“中试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