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发展规划出台

据四川省政府网站消息,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近日印发《成都市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发展规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底,特色产业园错位协同、特色发展、相互赋能,特色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5万亿元,特色产业集聚度达到80%以上,特色产业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达到60%。

按照全市统筹、错位协同的布局,《发展规划》围绕“6+9+10”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综合考虑各区(市)县特点,差异化布局产业细分领域主要承载地,明确在全市25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范围内,选取产业基础较好、相对集中连片、具有空间保障能力的区域开展特色“园中园”培育,并从中认定一批市级特色产业园。《发展规划》明确,到2030年,建成12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优产业市级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建成16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市级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建成2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市级制造业特色产业园。

如何实现发展目标?《发展规划》从5方面明确重点任务——引导特色化发展,增强园区显示度辨识度;促进专业化发展,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突出现代化引领,推动园区智慧绿色发展;推动内涵化发展,提升园区产业创新能力;注重品质化发展,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微园。

其中,增强园区显示度辨识度方面,将开展特色园区梯度培育、创新特色园区培育路径、推动特色园区能级提升、完善特色产业生态。采取赛马方式,2025年遴选认定30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建立特色产业园综合评价机制,每年对入库的特色产业园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名。

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方面,推动国有平台公司加快向产业投资运营商转型,支持园区引进国内外优质园区运营商。围绕特色产业方向搭建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引进建设创业孵化载体。推动国有平台公司成立专业化招商公司,引入产业链龙头企业、关键配套企业,支持区(市)县设立特色产业专项子基金。

提升园区产业创新能力方面,支持特色产业园承接国家制造业创新平台等高能级平台落地布局,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独角兽”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园区聚焦特色产业需求,开展场景设计与挖掘、场景征集与资源对接、场景体验与展示等服务,探索打造自动驾驶,无人机配送、送餐等场景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