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宜市宾商务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据四川省商务厅消息,项目有序推进、消费稳步提振、外贸提质增效、物流提能升级……今年上半年,宜宾市商务系统紧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川渝滇黔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目标,交出一份稳中向好的“民生答卷”。

向上,宜宾可圈可点:2月,入选创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4月,外贸主体培育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5月,全省首笔“天府外贸贷”业务落地宜宾。

对内,各区县齐头并进:屏山县获评2024年度消费促进工作成效突出单位;翠屏区、叙州区、兴文县、屏山县入选全省2024年度服务业“升规入统”工作成效明显单位;“宜宾市千企纾困助推企业升规入统”等3个案例入选四川省服务业提质扩容工作典型案例名单。

各项数据的省级排名,宜宾均处上游:对上争取中、省专项资金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715%;争取商务口地方专项债高居全省第1位;服务业增加值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5.3%;社消零总额居全省第6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全省第3位。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商贸领域新增就业6238人,这个含金量十足的数据隐约可见宜宾经济复苏的活力。

抓服务 项目为王

今年,宜宾出台《协同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方案》,联合财政、人社等37个部门建立“每月一调度、每季一分析”的联动机制,为企业解难题。

贴心服务成效体现在项目落地上:上半年招引签约服务业项目18个,协议投资56.97亿元;围绕“有效投资、有根产业、有持续税源”谋划的130个项目中,72个已落地实施,完成投资34.96亿元。一场“进千企解难题优服务促发展”活动,解决49户重点企业提出的近半问题。半年新增规上限上企业109户,完成全年省定目标的91.5%。

5月底,宜宾市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出台《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重点攻坚的6栋楼宇已入驻企业159户,带动2664人就业,初步实现了产业的集聚效应,为宜宾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促消费 政策多多

市民唐女士新房装修,瓷砖、橱柜等用消费券直接省了3000多元,她不由感慨“消费券太划算”。消费券是宜宾上半年提振消费的大招。“线上+线下”共计发放消费券1.16亿元,直接拉动消费13.93亿元,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以旧换新政策更是点燃了消费热情。“国补+市补”模式下,33.8万件补贴商品带动销售额25.6亿元,汽车、家电、3C数码购新及家装厨卫焕新均居全省前3位。其中,市级汽车促消费补贴活动销售额达13亿元,实现产销购三赢。

从老街巷到新商圈,宜宾消费新场景层出不穷:莱茵春天盒子街小而美店铺、冠英古街的非遗手作体验、E·PARK宜公园的潮玩市集……精心打造第一批消费新场景25个,300余场次别具特色的促销费活动,让宜宾人逛吃逛喝有了更多选择。

硬件也在不断完善。推动翠屏区新能源汽车城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翠屏区新村水产市场、叙州区趋势二手车交易市场搬迁。迎合消费新趋势,建成投运翠屏区、叙州区、兴文县电商产业园(直播基地)3个,举办“网通全球·乐购宜宾”网络购物节,发布网络消费“六大行动”及25个“城市好礼”品牌,组织电商培训1331人次、新开网店328家、解决就业1275人。

稳外贸 加速出海

今年宜宾市出台外贸高质量发展政策,探索“免申即享”模式,推动支持资金快达企业。

这样的便利,让“宜宾造”的朋友圈越扩越大——与162个国家(地区)实现贸易往来,其中对欧盟进出口42.1亿元,同比增长186%,“新三样”出口更是暴涨5916.2%。让人振奋的是,宜宾勃飞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作为四川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服务中小企业超30户,50余户企业带着“宜宾造”产品参加“宜品出海”活动,把白酒、茶叶、纺织、化工等特色商品卖到全球。

5个跨境电商产业园、4个产教融合基地投运,亚马逊赋能计划宜宾专场等活动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跨境电商成为外贸新增长点,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超6亿元。

提物流 三线联运

跨山越海,搭上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的宜宾——钦州线让陆海空“三位一体”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正在戎州大地铺展开来。

今年以来,宜宾——钦州线已开行22列,发运集装箱1122标箱,累计开行475列,发运2.38万标箱,是省内开行最为稳定的市州之一。

航空物流也在发力,上半年货邮吞吐量稳居支线机场第2位。推动怡亚通、成宜物流园、美菜物流中心、“亚洲之星”零碳数字物流港等项目建成投运。

目前,宜宾市已累计培育国家A级物流企业达26家、稳居全省第3。 新增50个村级物流寄递配送网点,已建成并常态化运行260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累计新增新能源城乡生活物资配送车辆 325台。

从项目落地到消费回暖,从外贸突围到物流提能,宜宾商务这半年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有力。下半年,宜宾市商务系统将继续以“拼”的劲头、“闯”的姿态,在抓服务、促消费、稳外贸上持续发力,让城市的烟火气更浓、企业的信心值更高、开放的朋友圈更大、市民的幸福感更强,为建设“川渝滇黔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写下更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