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人们治愈心灵最好的良药。
从古至今的艺术作品中,人们喜欢把对美的寄托,放在太阳、月亮、花草树木等,一切可以表达情感的事件上。其中,人们在艺术作品中,对月亮这一意像,大多包含理想、温暖、梦想等美好的表达和解读。
2022年9月20日,是家庭影像产业领军企业同远摄影集团(以下简称为“同远”)成立23周年纪念日。每年同远都会以“看见美好”的企业使命,针对亲子关系中普遍关心的问题,以公益论坛的形式邀请各领域专家给出建议和方法。今年,同远以“于是我们奔向月亮”为主题,希望探讨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重拾我们对未来的信心。
在此背景下,四川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陈滢竹,在论坛中发表了关于艺术与月亮之间,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分享。
月亮是艺术的重要源泉
月亮是一个非常美的词。在绘画等艺术作品中,从古到今它比太阳获得的赞美还要多。
在东方的艺术作品中,月亮往往与欢庆、温馨相关,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美丽之物。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就收藏着《月曼清游图之八月琼台玩月》等作品。在日本插画图谱《月百姿》中,有上千种月亮的姿态。
清 陈枚《月曼清游图之八月琼台玩月》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日本 《月百姿》
而在非洲刚果,人们将面具做成月亮的造型,表述更加大胆,而且将月亮融入进了自己的生活。
1900年代刚果民主共和国卢巴文化 Kwezi(月亮)面具
著名的油画家夏加尔也非常喜欢画月亮。他将月亮和他美好的爱情和夜晚联系起来,画了一幅油画名作,叫做《蓝色风景》的油画。
《蓝色风景》 夏加尔
而在我们所熟知的梵高的作品《星夜》中,月亮在他的笔触下变得梦幻、活跃。
《星夜》 梵高
艺术家将月亮做了抽象的描述,在他的心中,月亮就像指路明灯,给观众联想。艺术作品带给大家的联想空间非常大,不是看什么就是什么,而是根据自己的阅历、人生、故事展开联想。所以我们在阅读艺术作品的时候,其实也是在看自己有没有跟艺术家进行沟通的一个桥梁,有没有共情。
2016年,艺术家Olafur Eliasson在凡尔赛宫做了他艺术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次展览。瀑布、雾、镜子和灯光装置,在宫殿内外打造出绚丽的景观,月亮是里面的主角。
自然中见自然,在建筑中拥抱月亮。他希望观众去拥抱这个惊喜,找到你眼中的艺术。所以他没有直接告诉观众作品是什么,而是让他们自己发现你心目中的月亮。
凡尔赛宫的月亮
从认识美,到创造美
月亮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到的东西,但不同的艺术家会把他想表达的内容,赋予到相同的月亮中,创造出了不同的月亮。
这就是艺术创造的过程。
有一个词叫“与美好不期而遇”,这个单词的词源很特殊,是18世纪中期的一个英国贵族从古波斯神话故事中创造出来的。那个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总是能在不经意间发现美好的事物、有价值的珍宝,具有一双特别的慧眼。
对于美术院校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发现美好是必备的素养和能力。
在疫情下,学生外出不便,我就给他们了一个训练主题叫《校园表情》,要求同学们在校园里去寻找意外的美好,并转换得到新的图形形象。
美院学生经常会用一些喷漆,留下斑痕的画面,这些学校的地面,被他们赋予了一张张调皮的脸蛋。每一张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这个地面就是发现美创造美,与美好不期而遇的结果。
四川美院特别有名的景点,是里面有上千个罐子,有荷塘,每年学校会举行挖藕比赛。于是同学们在这个罐子上面找到了独特的表情,赋予了废弃纸箱子以生命,让荷塘里的残荷有了感情……
每个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哪怕天天进进出出的校园,也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画面。在《校园表情》的训练主题中,同学们都觉得“我真的有一种跟美好不期而遇的能力,似乎真的有了一双慧眼”。
六个途径发现美好
不仅仅是学生,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特别疫情当下,都是需要给自己找一些乐子,让自己可以活得更加轻松、快乐、幸福——找到美好。
从艺术的角度讲,可以从六个方面,去与美好不期而遇——眼睛看世界、微观看世界、宏观看世界、结构看世界、时间看世界、想象中世界。
我们用眼睛看世界时,就是外在的,比较写实,比较整体的,这个方法我每一年都会给学生反复强调;
微观看世界,可以看到完全不一样的结构。它是内在的、局部的、放大的。
宏观看世界就是高度的、提升的、空间的,从宇宙太空,甚至更加的想象去看待这个世界,它又是怎样的呢?
结构看世界时,是组合的、规律的、次序的,非常理性的、逻辑的、层次的去分析。比如水果,你所看到它的外形,我看到的也许是它的内在,有的人也许看到的是它的结构。
时间看世界,就会给我们讲故事,是流动的,变化的,会让我们可以看到前世今生,这就是赋予方向力的方法。
想象中世界,就是解构的、综合的、混搭的,才能创造出我们不曾看到的这些艺术作品。
生命中有太多可以让人心动的不期而遇,越是身在泥淖中,越要具有仰望星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