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海省发改委消息,今年以来,海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充分发挥牵头抓总职能作用,着重做好经济运行调度、项目建设、绿色低碳、信用体系建设、改善民生等工作,一季度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市发展改革委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国家调控新动态和重大战略布局,先后4次召开全市经济运行调度会和服务业经济运行调度会,研究项目投资、产业发展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制定解决措施,确保经济平稳向好。目前,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就业等多项指标顺利实现“开门红”。积极融入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战略,在省级规划修改调整期间,就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建设等方面,添加229个总投资995.2亿元的项目,及时上报58条修改建议、思路举措。锚定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起草《海东市贯彻落实〈青海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分工方案》,初步制定50条实操性强的举措,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
项目建设方面,聚焦全年及一季度项目投资重点,印发《海东市项目前期百日攻坚行动方案》《海东市2024年市级重点项目计划》等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赴各县区开展专项督导,市发展改革委与项目单位面对面对接核实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要素保障、开复工时间、预计投资等情况,严格落实日调度、周通报制度,全力以赴促开工、提进度、扩投资。截至3月底,全市开复工项目共计247项,较原计划多38项,预计投资同比增长9%。为确保灾后重建工作加速推进,市发展改革委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精心编制《海东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草滩村、官亭镇赵木川村易地重建规划》《民和县中川乡砂涌灾区综合治理规划》。确定灾后重建项目249项,总投资63.5亿元,已到位资金37.7亿元。开辟灾后重建项目前期审批“绿色通道”,原定199个项目已经全部开工,新增50个项目已开工18个,剩余项目4月底完成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妥善安置C、D级住房群众1.9万户,全市185个安置点专人专管,服务到位,运行良好。
绿色低碳方面,市发展改革委积极向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申报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1186万元,目前省级已完成评审并上报国家,等待国家最终评审。加快实施“双碳战略”,委托第三方开展海东市全域碳汇资源本底调查和评估相关工作,编制海东市生态碳汇计量及固碳能力监测规划。截至目前,两区四县碳汇量已计算完成,预计5月底全面完成。创新开展用能预算管理工作,拟定我市用能预算管理实施方案,确保全市“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完成。统筹推进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天然气输配及供气工程项目,目前正在开展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和城燃企业收购工作,力争5月份开工建设。
民生方面,市发展改革委持续加大民生领域项目督导督查力度,积极配合相关单位部门完成乐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项目督导检查工作。扎实开展粮食流通监管“铁拳行动”,完成了第一季度粮食巡查及国有粮食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持续加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工作,密切关注我市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动态。尤其是积石山6.2级地震后,及时印发《关于做好地震灾区保供稳价工作的紧急通知》,迅速启动价格应急监测机制,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增加监测频次,实行一日一报。同时,每月对灾后重建地区的民生商品、建材、能源、农业生产资料等价格进行监测,确保受灾地区市场价格稳定。
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市县区两级信用平台及网站相继融入全国信用平台网站“一体化”建设大局,实现了上联省、横通部门、下接县区的全市信用平台网站“一网通”,累计归集共享各类信用信息500余万条,信用信息覆盖率达100%。成立全省首家信用协会,政府、行业与企业沟通服务渠道进一步畅通。在全省率先对2.6万家企业建立实时全景“信用画像”,扎实开展10个领域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积极开展政务服务提优、行政审批提速、经营成本减负、市场环境提质、权益保护提标5项行动,一季度全市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用水用气用电、不动产登记、信贷、纳税、政务服务等20个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便利度同比提升10%以上,均已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市场主体满意度较高,全市营商环境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