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海省发改委消息,今年以来,海西州紧扣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主线,持续推动农牧业项目建设和畜牧业生产等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农牧业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州完成一产增加值2.93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农牧业生产有序推进。印发实施《2025年海西州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实施方案》,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推动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积极推广果蔬种植实用技术,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规模和品种,实现产量增、品质优、效益好。上半年,种植业产值同比增长8.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全州蔬菜产量1.33万吨、增长7.6%,瓜果产量249.32吨、增长84.1%,肉苁蓉产量4吨、增长5.3%,冬虫夏草产量217公斤、增长60.7%。畜牧业方面,牛出栏4.84万头、增长5%,羊出栏28.6万只、下降2.5%,猪出栏0.85万头、下降27.8%,家禽出栏4.16万羽、下降1.6%。
农业投入力度持续加大。落实各级财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4146.4万元,落实枸杞产业发展专项扶持州级财政资金1.35亿元、藜麦产业扶持资金1566万元,进一步提升农户种植积极性。全年枸杞种植面积43.6万亩、预计干果产量10万吨,藜麦种植面积9.54万亩、较上年增长86%,油料种植面积11.4万亩、较上年增长27.8%,饲草种植面积16.86万亩、较上年增长41.5%。
支农服务全程跟进。积极开展主推品种和技术宣传推广,组织农牧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和农机维修维护,夯实春耕春播工作基础。落实农机购置补贴中央资金550万元,推进农机具更新换代,受理上传农机具购置及报废更新325台(套),支出补贴资金112.5万元。落实资金238万元扎实推进都兰县3.4万亩单环节、多环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工作。开展农牧业生产环节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194人次,检查农资市场、农机合作社、农畜产品生产等新型经营主体528家次。
新兴产业助力增长。火焰蔘、杭白菊种植面积0.22万亩,预计年产量可达1000吨;肉苁蓉、冬虫夏草预计年产量可达350吨、1.95吨,相关养生茶饮、药用提取物等高附加值产品正在逐步开发,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持续提升;甘草、黄芪、羌活、王不留行等中药材种植面积0.4万亩,新兴产业呈现多点发展态势。
特色产业质效双升。依托丰富冷水资源,加快培育本土冷水渔业养殖业,实施大柴旦鸭湖扩容增量项目,扩大渔业养殖规模。上半年全州水产品产量216.95吨、增长18%,特别是在茫崖市、天峻县、大柴旦行委等地区螃蟹、虹鳟鱼、鳗鱼等售价较高水产品的有效带动下,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2.4%,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1.6个百分点,拉动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