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市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

据青海省发改委消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同仁市上下砥砺奋进、拼搏实干的十年,是同仁大地绿色转型、谱写新篇的十年。这十年,同仁市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奏响“干在实处”的时代强音,答好“全面小康”的优异答卷,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进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稳增长、调结构、提动能,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十年来,地区生产总值从17.96亿元提升到40.26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0.46亿元增加到1.1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7亿元增加到10.1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2683元增加到38270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6658元增加到12169元。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12年的19.9:15.1:65调整优化为15.8:12.1:72.1。

聚焦聚力脱贫攻坚,人民群众奔向新生活。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在攻坚贫困堡垒中精准施策、尽锐出战,全市2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092户13169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99亿元,精准实施“十大工程”,致力“造血”扶贫,实施产业项目220个、到户产业覆盖率达100%,2021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2468元,脱贫村集体经济累计经营性收入达1359.5万元。

聚焦聚力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呈现新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稳步推进天然林保护、三江源二期等重大生态工程,累计完成国土绿化119.53万亩,森林有害生物防治69.9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37%,绿色版图由“浅绿”向“深绿”渐进。抓实污染防治,实施散煤综合治理和城镇扬尘专项整治,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洁净美”专项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扎毛乡卡苏乎等5个村被评为全省第一批清洁村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聚焦聚力转型升级,特色产业迈出新步伐。聚焦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壮大黑青稞、牦牛、藏羊、牦犏牛等特色产业,建成油菜、黑青稞、马铃薯、饲草“四个万亩”种植基地,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1.6万吨以上。深入推广“拉格日”模式,全力打造“热贡佳加哇娄”保种基地、“热贡尕玛顿丹”藏羊扩繁基地,成功打造“晶果梨”“藏之骄”等特色品牌。“同仁黄果梨”等5项农产品荣获“国字号”地理标志称号。文化旅游加快融合,做大做强特色文旅产业,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同仁市(热贡艺术)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藏族热贡神舞之乡”两项称号。

聚焦聚力城乡发展,山水同仁亮出新颜值。坚持把补短板、强弱项作为同仁发展的最强支撑,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基础设施等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4.61亿元,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同仁如期实现撤县设市,成功纳入国家兰西城市群发展规划和部省共建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试点地区。西成铁路、同赛高速同仁段开工建设,城北新城初具雏形,多哇涉藏社会治理示范镇创建成效显著,隆务河水生态综合治理及两岸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建成。累计完成57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20个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和84个、4909户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3930户。

聚焦聚力民生改善,民生福祉实现新改善。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理念,连年将80%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领域,办成了一系列群众期盼的急难愁事。持续优化中小学教育布局,投资6.61亿元实施各类教育建设项目,新建学校4所,扩建学校46所。全面完成13个乡镇学区撤销工作,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慎始如初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市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建成投入运行,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乡镇卫生院中藏医馆实现全覆盖。获得“2019-2020年度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和“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等称号。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低保实现9次提标,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100%。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建成市社会福利中心、敬老院等8家养老服务机构,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9.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