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海省政府网站消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东市金融系统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为重点,实现了金融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准滴灌。十年来,金融业快速发展壮大,实现了金融活水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风险防范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十年来,地方金融监管能力不断增强。海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工作领导小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有效发挥,属地维稳和风险化解责任逐步落实。市金融办、人行海东中支、海东银保监分局建立金融监管合作框架,支持鼓励引导金融业创新发展。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考核评价日益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先后出台了《海东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海东市深化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海东市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性文件,为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构建了四梁八柱。
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市通过改革和引进并举,为金融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辖内6家农信社完成改制成立农村商业银行,以全省首创的合并新设方式,由平安农商银行与乐都联社合并新设为海东农商银行,成功化解历史包袱与风险,公司治理、风险抵御、服务经济发展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青海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服务网点基本实现全覆盖,组建乐都三江村镇银行和平安大通村镇银行,填补了我市城商行和村镇银行的空白,金融服务竞争力整体提升。金融机构由31家增加至51家,增长64.5%;营业网点由148家增加至270家,增长82.4%;地方银行法人机构资产总额由88.21亿元增加至260.73亿元,增长195.6%。地方金融组织注册资本由3.9亿元增加至10.65亿元,增长173.1%,金融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金融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十年来,金融机构持续优化信贷结构,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加精准有效,各机构信贷产品的创新与投放更多地关注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领域。持续做好向“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资源倾斜,累计投放贷款6.59亿元,努力绘就“强农”“惠农”“富农”金融服务“新图景”,在全省银行业率先推出“三农惠民贷款”,以惠农卡为载体,以农户小额贷款为推手,帮助广大农户脱贫增收,涉农贷款余额由62.21亿元增加至278.75亿元,增长4.5倍。同时,金融机构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发挥生力军的作用,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123.67亿元。切实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实现了“金融助产业,产业带就业,就业促脱贫”的良性循环。
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十年来,全市金融系统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工作,正确处理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定期组织排查摸清风险底数,定期对重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研判,提高金融风险防范处置的前瞻性、预见性,及时有效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认真贯彻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的防非处非工作机制,针对老年人、在校学生、企业初创者、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拉面经营户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累计组织宣传活动3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50万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