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海省发改委消息,2022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和疫情严峻考验,我市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发展的韧劲、后劲和实劲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巩固。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381.6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7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76.68亿元,同比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101.54亿元,同比下降1.1%。
我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稳步增长,蔬菜良好牧业回落。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1亿元,可比增长3.8%。把“菜篮子”建设作为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着力培育蔬菜等特色产业,积极引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蔬菜生产持续稳步发展。前三季度全市蔬菜播种面积7197亩,较上年增加172亩,总产量18601吨,同比增长2.3%。牧业生产增长总体回落。
我市工业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利润可观潜能释放充分。前三季度,全市7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4%,较上半年提高4.9个百分点,高于全州4.4个百分点,占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2.6%,拉动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9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州第一,领跑全州。三大门类中制造业贡献突出。钾肥保供工作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重点任务,钾肥生产企业信心十足,钾肥产量保持增长;碳酸锂产量和价格同向增长,经济效益显著。在钾肥和碳酸锂两种重点产品有力带动下,化工行业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激发,全市规上工业三大门类呈制造业“一枝独秀”态势,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9%,贡献率为121.2%,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1.1个百分点;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8%,拉动规上工业下降2.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1%,拉动规上工业下降1.6个百分点。
省属企业拉动作用明显,钾肥和碳酸锂产量大幅增加,省属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42.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5.4个百分点,钾肥和碳酸锂产品成为市属工业企业实现两位数增长的主引擎,市属工业企业同比增长17.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7.6%,拉动规上工业增长7.1个百分点;中央直属工业企业同比下降22.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5%,拉动规上工业下降5.1个百分点。化工行业持续领跑拉动。17个行业大类中6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1.7个百分点,增长35.3%。企业利润可观经济效益显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两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601.2亿元,同比增长59.6%,产销率为92.7%。碳酸锂价格大幅增长,钾肥和碳酸锂产能释放充分。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工业投资拉动有力。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4%,增幅较上月提高3.1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较全州高8.7个百分点,占全州总量的31.4%。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居民消费信心逐步提升,批零住餐四行业销售额“一升三降”,六成限额以上企业保供经营促运行。疫情期间,68家限额以上企业涉及油品及制品类、西药类、超市,住宿,餐饮共40家行业企业持续保控经营。
据国家统计局格尔木调查队抽样调查,全市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居民消费价格保持稳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23元,增长4.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48元,增长4.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85元,增长5.2%。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月环比持平,同比上涨3.0%。
全市上下以稳增长、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为出发点,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工业企业产值的强劲增长传导为税收的稳步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2亿元,同比增长22.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28亿元,同比增长27.7%,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减税降费政策发力。金融存贷款呈增长态势,信贷支持力度加大,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为403.75亿元,同比增长44.7%,比年初增加114.3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