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冷水鱼游出“热”产业

据辽宁省政府网站消息,在大棚里发展渔业,将山泉水循环利用,本溪市冷水鱼产业通过做大做精,不仅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还将向旅游休闲等热门产业持续发展。

7月12日,在位于本溪市南芬区杨木沟村的艾格莫林实业有限公司,数万尾虹鳟鱼正在公司新建大棚的水池中来回畅游,大棚面积近2000平方米,造价远高于普通蔬菜大棚。公司负责人冯剑表示,建设一个大棚需要300余万元,目前公司已经建成了4个,每年能新增虹鳟鱼苗200万尾。

养鱼的大棚为何造价如此昂贵?大棚里除了建有2米深水池外,还安装了光控系统、循环泵、净化器、臭氧杀菌机等设备。冯剑表示,这些设备能够对山泉水进行净化、杀菌、循环利用,达到增加养殖数量、提升渔业品质的效果。

这种提升其实与当地的渔业养殖条件有关。本溪市南芬区属中低山地地形,以山地侵蚀构造地貌为主,与众不同的地貌使得当地山泉水溶解氧含量高于其他地区,因此南芬区的山泉水也被称为冷泉水,为冷水鱼养殖提供了优越自然条件。南芬区长期以来都是我省重要的鲑鳟鱼养殖基地。

以前当地的冷水鱼养殖都是直接借助从半山腰引来的山泉水,在露天的流水池塘中完成鱼儿的繁衍、生长,“会受到天气影响,也容易产生鱼病。”冯剑说。

通过本溪市农业农村部门的协调,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进行了调研,最终确定了提升养殖模式、引进新品种,实现渔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光控养鱼大棚渐渐发展成型。专家还对冷水鱼养殖合作社和养殖户开展了新品种示范和新技术指导,哲罗鱼、大马哈鱼、国产三文鱼、虹鳟鱼等品种相继得到引进。

随着南芬区的冷水鱼养殖持续发展,类似经验被推广到整个本溪市。目前本溪满族自治县和桓仁满族自治县也发现多处冷水资源,全市的可利用冷水养殖面积已达860亩,冷水鱼养殖户有121户,养殖品种达20余种。

“目前冷水鱼的年交易额达到1100万元,冷水鱼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本溪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本溪市将锚定特色农业强市目标,围绕冷水鱼等特色产业,集中力量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冷水鱼产业向旅游、观光、餐饮、休闲、农家院等第三产业转变,实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就地消费,增加产品附加值,做大精品,实现生产消费双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