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经济碎片化和贸易紧张局势加剧,扰乱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削弱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不管面临的是轻风细雨还是狂风暴雨,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我们都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国股市稳定健康发展。”在全球经济暗流涌动的背景下,中国金融决策层再次以坚定姿态向市场注入了强心剂。
2025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上,揭开了“一揽子金融政策”的面纱。
此次出台的“10+8+3”政策工具涵盖数量型、价格型、结构性三大维度,既是对当前经济周期的精准回应,更释放出“以政策确定性对冲市场不确定性”的强烈信号。这一轮政策组合拳如同及时雨,为资本市场注入源头活水,也为投资者布局中国资产提供了清晰路标。
此前,相关专业机构的前瞻判断已经传递了积极的信号。其中,恒友汇在《2025上半年宏观经济展望及全球资产配置策略指引》(以下简称《全球指引》)中对中国资产配置价值坚定看多,并提出了“权益(中国A股为主,美股适度参与)>黄金>债券”的优先级配置建议,印证了宏观政策研判的前瞻性。
央行政策及时雨 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央行此轮政策堪称及时雨,既精准锚定经济运行周期特征,又全面回应市场主体核心关切。恰如此次新闻发布会“稳市场、稳预期”的鲜明基调,通过构建货币政策与市场诉求的良性共振,为经济巨轮行稳致远构筑起抵御风险挑战的坚实屏障。
在数量型政策方面,央行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释放约1万亿元的长期流动性,这犹如为经济肌体注入了宝贵的“源头活水”,确保了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同时,通过阶段性下调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为0%,进一步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并增强其稳定性,有效抑制资金空转,为经济中长期发展营造更稳定的资金环境。
在价格型政策方面,降息组合拳精准出击,扮演了融资成本“减压阀”的角色。政策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预示着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有望同步下行,从而直接减轻实体经济的融资负担。此外,专项结构性工具、支农支小再贷款及抵押补充贷款利率的下调,以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调降,特别是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降至2.6%,均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力度。
在结构性政策方面,则通过精准的“滴灌系统”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例如,大幅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至8000亿元,并新设5000亿元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以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同时,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并配合降息,强化了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此外,优化资本市场支持工具,合并相关额度至8000亿元,并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潘功胜指出,2025年以来,中国宏观金融数据表现良好,货币信贷呈现“数量增加、价格下降、结构优化”的积极态势。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平稳增长,M2增速显著高于名义经济增速,社会融资成本维持低位,普惠小微、制造业中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均表现亮眼。金融市场方面,股市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跨境资本流动相对均衡。即便4月份面临外部冲击,国内金融体系依然稳健,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
《全球指引》前瞻洞察 坚守中国确定性
把握时代机遇,需要与趋势同行。当前,一揽子金融政策已经渐次落地,其稳定市场、提振信心的意图明确,支持实体经济、优化经济结构的决心坚定,这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和布局中国资产的有利窗口。
在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就表示,我们对资本市场的底气和信心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维护市场稳定的坚定决心和有力部署;二是新“国九条”1+N政策的落地实施,推动市场内在结构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化;三是股市科技叙事的逻辑越来越清晰,集聚效应日益明显。四是A股市场估值水平仍处于相对低位,中国资产的配置价值和吸引力在持续提升。
政策的东风已至,市场的信心之帆正待高扬。随着政策的公布以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赴瑞士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会谈的消息,香港恒生指数当日高开507点,一度重新站上23000点整数关。A股三大股指也集体高开。其中,沪指开盘涨1.17%报3354.97点,深成指开盘涨1.35%报10218.33点,创业板指涨1.91%报2024.3点。
对此,恒友汇宏观经济研究室表示,政策的强力推动为经济企稳回升注入了动力,显著提振了股市信心,资本市场正朝着强监管、防风险、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稳步迈进。一个各方共同呵护、建设与治理的新格局逐渐清晰,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不断提升,投资者保护得到切实强化,资本市场的“春天故事”亦由此谱写出新的华章。
与此同时,海内外流动性环境的积极变化,也带来曙光。尽管美联储降息幅度与持续性可能有限,但在“特朗普新政”与补库存周期的双重驱动下,海外需求有望实现温和复苏。国内方面,政策导向清晰,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将有效激活内需潜力,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压力的缓解,将为内需的整体修复提供坚实支撑。国内货币政策预计也将维持宽松基调,进一步优化流动性环境。
此外,与全球主要经济体股市相比,A股的估值优势显著,吸引资金增配已是大势所趋。不仅如此,A股与国际股市的低相关性,也使其成为分散风险、优化投资组合的理想标的。恒友汇宏观经济研究室认为,2025年可能出现海外资金对A股配置策略从“低配”向“标配”的历史性转变。在全球资产配置的宏大布局中,A股正逐步从“潜力股”蜕变为举足轻重的“核心资产”。
最后,恒友汇宏观经济研究室强调的“科技突围、消费升级”主线,正与政策形成共振:科创债券风险分担工具通过政府增信破解“高风险厌恶”困局;消费再贷款首次将养老产业纳入支持范围,瞄准银发经济万亿蓝海;证券基金互换便利与股票回购增持工具合并使用,为市场注入真金白银的“稳定剂”。这种“政策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咬合”的布局,正在重塑中国资产成长逻辑。
正是基于以上前瞻分析,恒友汇宏观经济研究室认为当下的中国资产恰似破晓前的启明星,正静待价值发现者的目光,并在《全球指引》中坚定力挺中国资产的配置长期价值,明确给出了“权益(中国A股为主,美股适度参与)>黄金>债券”的优先级配置建议。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信息面前,专业的指引和前瞻的判断至关重要。恒友汇凭借其深厚的宏观研究功底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持续为投资者提供前瞻的分析与建议。在当前政策东风劲吹、市场信心逐步凝聚的时刻,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投资者应保持理性与定力,深刻理解政策背后的战略意图,结合自身风险偏好与投资目标,把握好结构性机遇。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一揽子金融政策”的推出,无疑为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在政策的有力支持和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资产的配置长期价值将得到进一步彰显,投资者也将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分享到更多的时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