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省政府网站消息,风云激荡的世界经济大潮中,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作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山东以稳健有力的步伐和持续迸发的动能,为全国发展大局贡献重要力量。探寻其前行轨迹,山东经济动能强劲的背后,是多重优势叠加、战略引领赋能、内生动力增强的必然结果,蕴含着一系列深刻的内在逻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经济动能强劲的根本保证。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始终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驾驭全局的政治智慧,因时因势优化宏观政策,精准施策稳定预期,有效引导市场信心,一系列重大判断、重大部署为地方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省委、省人民政府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细化为可操作、能落地的“施工图”,及时、果断、坚决应对经济运行波动,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种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落实上的有力,正是山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动能日益强劲的深层密码。
坚实的实体经济根基,是经济动能强劲的压舱石。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山东深谙此道、深耕厚植。作为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充分发挥产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基础坚实的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工业经济脊梁更挺、底盘更稳。这种“全”且“强”的产业基底,这种对实体经济的坚守与深耕,不仅确保了经济大盘的稳定,更在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中,展现出“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与从容。
持续的新旧动能转换,是经济动能强劲的关键引擎。每当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技术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变化削弱原有动能时,就需要及时培育并壮大新动能,推动经济向更高层次持续稳健发展。然而,发展动能绝非凭空而生,关键在于洞察时与势,把握变与机,主动作为、精准施策。近年来,山东紧紧扭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一“牛鼻子”,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培育新兴力量,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从石化、钢铁等传统产业优化提升,到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崛起,再到量子科技、深海空天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山东通过一场系统性、格局性的深刻变革,推动产业体系的重塑升级,实现发展动能由“量”到“质”全面跃升。
强大的创新引领能力,是经济动能强劲的第一动力。科技之光照亮前行道路,创新浪潮激荡未来梦想,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山东将科技创新置于发展全局的“C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高能级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主体培育、高层次人才引育等,加力提速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全力激发创新这一源头活水。放眼齐鲁大地,高水平科创平台、国家级实验室如繁星闪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如春笋勃发,见证着山东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优越的区位禀赋与开放格局,为经济动能强劲搭建广阔舞台。山东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东临黄渤海、向西辐射黄河流域腹地,“承南启北、贯通东西、陆海联动”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中欧班列呼啸往来,沿海港口吞吐量稳居全球前列,条条开放通道将出海口延伸至内陆城市“家门口”,编织起内外联通、陆海交织的立体开放网络。这种深度的融入与链接,使得山东能够高效汇聚世界优质要素资源,进出口规模稳居北方省份前列,不仅驱动自身持续跃升,更强劲辐射广阔腹地。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开拓合作共赢的无限蓝海。
山东经济动能强劲的内在逻辑,深刻印证了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伟力。这既是省委、省人民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生动体现,也是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的必然结果。新征程上,山东将以更加坚定的战略定力、更加精准的政策举措、更加开放的胸怀气度,不断塑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为服务全国大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加强劲的“齐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