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能源产业集群“绿色动能”强劲

据山东省发改委消息,从单体投资30亿元的远景零碳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项目签约,到京能荣成200MW/400MWh共享储能项目成功并网,今年以来,“新能源”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一季度,我市新能源产业集群产值达到46.3亿元,同比增长29.7%,为全市发展蓄积强劲“绿色动能”。

作为集齐“核风光储”新能源类型的地级市,截至2023年底,威海能源总装机容量为786万千瓦,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501万千瓦,占全市发电装机的63.7%。规划和在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过1700万千瓦,全省领先。

随着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我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大抓经济20条”提出,今年,我市还将推进33个新能源项目建设,年内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100万千瓦,年底实现新能源产业集群收入突破200亿元。

眼下,在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工程现场,直径300多米的1号机组核岛建设如火如荼,上千名工人正加快推进工程进度。

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工程共规划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80万千瓦。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也是继去年年底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在我市投入商业运营后的又一个“重量级”项目。当前,工程正全力准备开工前迎检工作,力争早日完成第一罐混凝土浇筑(FCD)。届时,整个扩建工程将进入新阶段。

“33个新能源项目中,计划年内完成落地60%以上。”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工程之外,乳山半岛南海上风电、文登海上光伏和集中式光伏、临港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等项目正在抓紧推进。

在能源输出的“另一端”,我市依托行业龙头,正推动一批配套制造业项目加速落地,推动新能源产业聚链成群。

长达百余米、重约五十吨,这样一支超长海上风电叶片,正随着朗盛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一期的投入运行,从石岛湾“登船远航”。

作为我市首个生产海上风电叶片的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朗盛新能源主要为上海电气风电、明阳智能、远景智能等国内风电行业龙头企业提供配套。从去年7月份首支海上风电叶片下线算起,3条百米以上超长海上风电叶片生产线就几乎未停过,订单排到了今年底。二期项目已正式动工,投产后预计年产长100米至150米的大型海上风电叶片350套,年产值20亿元。

山东电工海底电缆生产基地项目也进入投产“倒计时”。该项目不仅将从事超高压直流海底电缆生产,还将打造全自动化无人值守“黑灯”工厂,只需控制中心指令一下,海底电缆生产、装运、上船等智能化联动将一气呵成。“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具备1300千米海缆、脐带缆以及700千米陆缆生产能力,成为北方最大的海底电缆生产基地。”该项目负责人介绍。

《威海市新能源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已于去年发布,眼下,市发展改革委正对照计划内容,有序推动核电项目提速建设,推动海上风电、光伏提效建设,推动储能多元发展,持续壮大产业集群规模。

信息来源: 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