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出台关于发挥仲裁职能作用优化营商环境的十项措施

据山东省政府网站消息,9月21日,东营市举行“运用仲裁法治优化营商环境”专场新闻发布会。据悉,近日东营仲裁办出台关于发挥仲裁职能作用优化营商环境的十项措施,以仲裁方式公正及时地解决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打造国内贸易投资重要仲裁首选地

深入推进办案质效攻坚,加强仲裁程序、办案服务和裁决质量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仲裁公信力影响力,引导鼓励更多经营主体选择东营作为首选的仲裁地。充分发挥仲裁程序灵活、一裁终局、不受地域管辖限制等优势,推动商事纠纷高效、便捷、低成本化解,纾解经营主体处理纠纷时间长、成本高、异地诉讼不便等难题,为贸易投资便利化提供有力仲裁服务和保障。

推进仲裁服务集成快办

加快制度创新,完善仲裁规则,塑造最低成本、最少环节、最高效率的仲裁程序。从当事人需求出发,优化整合业务流程,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公布仲裁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提高仲裁便利度。深化数据共享和码证关联,探索仲裁服务“无证明”应用场景。强化仲裁与诉讼高效衔接,提升诉前分流、仲裁保全、司法审查和仲裁裁决执行质效,保障仲裁权威性。

创新商事案件审理方式

实行“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组建速裁团队高效办理小额商事案件,配强专业仲裁庭精细化审理疑难复杂案件。发布建筑施工、民间借贷等六类案件裁决指引,提高法律适用能力,规范自由裁量权,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打造“枫桥式仲裁”东营样本,充分运用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审理方式,坚持立案先调、开庭必调、裁前再调,引导经营主体协商调解解决争议,促进双方重建信任,维护良好的商业关系。

提升仲裁专业化服务水平

从建设工程、石油工程、知识产权保护等多领域遴选高水平专家仲裁员,分类管理使用仲裁员,打造专业化国际化高素质仲裁员队伍。组建高层次人才专家库,发挥行业专家在仲裁研究、案件审理中的咨询参谋作用。支持仲裁庭在法律框架下合法地、积极地适用交易习惯、商事惯例解决纠纷,凸显仲裁专家断案特色。高标准创建建设工程仲裁院工作机制,运用“调解+争议评审”“争议评审+仲裁”等多元解纷工作法,专业高效化解建设工程领域纠纷,助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做深做实金融仲裁院工作机制,在银行业深入推行仲裁制度,深化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与仲裁衔接,推进金融纠纷诉源治理,服务金融环境持续优化。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

完善仲裁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衔接机制,促进仲裁裁决和行政执法标准统一。创新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协议仲裁确认工作,促进知识产权纠纷“速调快裁”,为创新主体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争端提供便利化的服务。

强化消费环境仲裁保护

与市文旅局联合设立旅游仲裁中心,以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为重点,面向文旅项目建设、景区运营管理、住宿、餐饮等领域拓展仲裁服务,推动旅游纠纷多元化解、依法治理,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和营商环境。与职能部门、行业协会联合在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领域推行仲裁制度,依法妥善处理消费纠纷,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强化涉外仲裁服务保障

与武汉仲裁委员会共建国际能源仲裁院,以化解国际能源纠纷为重点,辐射石油装备、轮胎、有色金属、新闻纸等多行业涉外商事纠纷领域,为经营主体提供专业化、精准化、国际化的仲裁服务。与市贸促会深化涉外法律服务工作衔接联动机制,搭建涉外仲裁高端人才库、山东省涉外仲裁百人团与企业需求对接平台,举办涉外法治实务论坛,为经营主体解决涉外纠纷提供集成式高端法律服务。

开通“仲·企直通车”

开展“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因企施策精准帮助经营主体破解难题,提升助企惠企实效。深化整合法律资源壮大助企服务矩阵,以工业企业集中的园区为重点上门开展“法治体检”,为经营主体提供前置性法律服务。开通法律服务热线,即时解答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法律问题,为法律服务短缺的小微企业提供专业指导。面向全市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普惠性商事调解服务,完善商事调解+仲裁确认机制,促进商事纠纷源头化解。

推动仲裁服务数字化转型

打造智慧仲裁数字平台“升级版”,持续丰富应用功能,创新应用场景,提升应用体验,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监督管理、全方位智能服务,降低经营主体争议解决成本。提升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应用层次,发挥数据服务办案、赋能管理作用,促进仲裁工作提质增效。加快卷宗档案数字化,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实现档案管理安全有序,档案利用快捷便利。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坚持开门办仲裁,让仲裁权在阳光下运行,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人士中聘任仲裁监督员,监督和督促仲裁员和仲裁工作者依法履职、廉洁用权、公正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