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已培育锂电规上企业50多家、产业规模约670亿元

据四川省经信厅消息,四川相源圆柱形锂电池项目总投资60亿元、占地约4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28亿元,建设9条圆柱电池生产线和1条PACK生产线(电池封装装配线)及配套设施,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20亿元。二期将扩建13条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年产值有望突破50亿元。

滋滋啦啦的切割声、咚咚作响的敲砖声……10月14日,“万千气象看四川”四季度集中采访团走进遂宁市安居区四川相源圆柱形锂电池项目建设现场,在这里,施工进度正与时间赛跑。5座主体已封顶的厂房和1栋仓库被罩在绿色安全网中,工人正加紧铺贴外立面,厂房内部装修也同步推进。

“我们正在全力冲刺,力争年底投产。”四川相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负责人高广介绍,这样的建设节奏已持续了大半年。

就等生产线开动赶订单

“公司在东南亚、西亚都有市场布局,目前订单充裕,就等生产线开动。”高广说。此外,遂宁本地电动三轮车企业也已与公司接洽,提出订购产品。

放眼整个遂宁锂电产业链,上游聚集了天齐锂业、四川裕能等企业,下游有江淮汽车以及各类三轮车、电动工具厂商,但中游的锂电池制造环节却相对薄弱。“产业生态要健康,缺一环也不行,必须要强链补链。”安居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向阳说。为填补这一“洼地”,四川相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从时间线上看,项目推进跑出了“加速度”:4月22日签约,5月22日土方开挖,9月30日厂房封顶,目前设备订购已完成80%。

政府派出专班跟进,保障水电气等要素供应,全程指导督促;企业增人力、加机械。“目前装修和机械施工各增加到200多人,实行三班倒、24小时交叉作业。”高广介绍。为了项目建设,企业和政府双向发力。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正嵌入遂宁日益成熟的锂电生态圈。项目百米外就是全球锂业龙头——天齐锂业安居基地。该基地总投资14.8亿元,占地400亩,年产能达2万吨,于2024年1月正式生产运营,当年即实现产值30.48亿元。“目前,基地正满负荷运行,今年1—9月已实现产值25.23亿元。”天齐锂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们是土生土长的遂宁企业,已扎根30多年。”天齐锂业相关负责人说。作为链主企业,天齐锂业带动构建起“锂资源开发—锂电材料—锂电池—终端应用—综合回收利用”全产业链,吸引了50余家上下游企业聚集遂宁。

这种“墙内墙外都是产业链”的布局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企业之间就地就近做起了生意。例如,天齐锂业与一墙之隔的四川裕能紧密协作,让“产品库”变身为“原料库”,一年光物流成本就能节省200多万元。而四川裕能未来也将为四川相源供应原料——一个“就地配套、循环成链”的产业闭环正加速形成。

构建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早在2013年,遂宁就在全省率先规划锂电产业园区,一步步构建起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目前各重点环节均布局有全国行业头部企业。

上游引资源——天齐锂业、盛新锂业等企业在全球锂资源占有量约11%,遂宁基础锂盐年产能达8万吨,2024年产量约占全国7%。

中游强材料——聚集四川裕能、四川锂源、富临新能源等企业,建成全国最大磷酸铁锂生产基地,年产能46万吨,2024年产量约占全国18%;同时还匹配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头部企业。

下游拓终端——引进蜂巢能源、天劲新能源等企业,动力电池年产能达22GWh;引进天莱新能源、劲锐通等消费电池产品企业,年产能达5亿只;蜀矿环锂建成全省首个全流程锂电池回收利用项目,年处理废旧锂电池2万吨。

走进遂宁,一条产业链的强劲脉动扑面而来。目前遂宁已培育锂电规上企业50多家,形成“链主聚链属、链属辅链主”的产业集群,产业规模约670亿元,约占全省锂电产业的四分之一。今年以来,遂宁锂电新能源产业增加值保持15%的高速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