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海省发改委消息,今年以来,海东市主动作为、靶向施策,全力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与人力资源机构规范管理、就业见习基地设立、公益性岗位开发等重点工作,全力以赴稳就业、保民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海东市积极强化机构监管,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督管理,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优化就业市场供需匹配。市人社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24年度职业技能培训与人力资源机构年检工作。检查采取书面材料审查和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培训机构的依法办学、业务开展、安全管理等六大维度,以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许可设立、从业人员、经营收入等八个方面进行全面“体检”。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监管模式,不仅确保了技能人才培养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更为劳动力市场源源不断地输送高质量技能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有效提升了就业市场供需匹配效率,实现了就业规模与质量的协同攀升。
同时,坚持推动就业见习基地建设,进一步促进青年群体高质量就业。为拓宽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就业渠道,解决各类单位用工需求,海东市各级人社部门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创新招募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广泛开展就业见习基地招募工作。线上,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社交媒体平台等新媒体矩阵,发布详实的招募公告,深入解读见习基地的申报条件、申报流程及见习补贴政策,吸引各类用人单位的广泛关注。线下,积极组织多场专题推介会,深入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等地,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深度交流,现场解读政策,答疑解惑。建立见习基地跟踪服务机制,定期走访调研,了解基地运行状况和见习人员实际需求,并定期组织见习人员交流活动,搭建经验分享与沟通交流的平台,提升见习人员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海东市坚持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做到精准发力,紧密围绕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实际需求,科学谋划、精准发力,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深入调研岗位需求,遵循“按需设岗、科学开发、人岗匹配”的原则,精心制订岗位开发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岗位数量、种类、招聘条件等关键信息,确保岗位设置科学合理、贴合实际;严格规范岗位开发流程,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聘、个人申请、考核、公示等一系列严谨程序,对招聘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考试考核和公示监督,确保程序合法合规、人岗适配。加强人员动态管理,按照“谁开发、谁管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强化用人单位主体责任监管。全市各级人社部门依托“大数据”比对核查公共岗位人员信息,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确保岗位人员能够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截至目前,海东市已完成7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年检,8家人力资源机构年检,规范整改问题3个;新招募就业见习基地3家,提供见习岗位10个,可吸纳见习人员150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255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08人,共发放岗位补贴872.15万元,社保补贴936.8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