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坚持以高水平开放合作 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青海省发改委消息,近年来,海东市深入贯彻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和来青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立足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深化对外开放作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市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一、聚焦“高质量”引进来持续发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成立海东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制定印发“营商环境建设年”方案、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攻坚”专项行动计划、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办法等文件,着力解决了市场主体准入、运营、退出等关键环节一批堵点难点问题,营商环境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显著提升。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海东市表现优异,营商环境便利度较2022年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全市获得电力用水用气、跨境贸易等20个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便利度均已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招商引资量质齐升。2023年累计开展招商25批次,邀请客商考察40批次,对接项目62项,共签订重点项目23项,签约总金额达324亿元,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0.65亿元,超目标任务5.65亿元。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招商17批次,邀请客商考察33批次,“丝绸云谷”低碳算力产业园、百度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基地等优质项目落户海东,完成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65.4亿元。同时,充分利用第25届青洽会对外合作交流平台,积极邀请省内外43家企业参加海东市招商引资项目专场签约活动,共落实签约项目25项,总投资277.1亿元,涵盖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全市产业体系持续优化升级。外资外贸稳中提质。2023年海东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89亿元,同比增长37.4%,超年度目标任务17.4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额和出口额增速均创历史新高。累计签发出口原产地证书38份,签证金额557.74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亿元,同比增长59.7%,超年度目标任务49.7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双过半”任务,濮耐、泰讯等17家企业为全市外贸稳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累计签发出口原产地证书49份,签证金额5283.7万元。10家外资注册或投资企业中平安区青海金阳富硒农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从事生猪养殖)和互助县青海绿康生物开发有限公司(从事中藏药材种植)2家正常运营,其他企业均在筹备或开拓青海业务。

二、聚焦“高水平”走出去持续发力。经贸交流不断加强。积极组织市域内外向型企业参加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亚欧博览会等大型展会,持续拓展国内外市场。2023年共组织151家(次)企业参加展会31场,今年以来共组织83家(次)企业参加大型展会9场,展会已成为海东企业对外交流与业务洽谈的重要渠道。持续加大高原冷凉蔬菜直接供港力度,2023年全年监管放行供港蔬菜521吨,货值397.23万元;今年上半年完成冷凉蔬菜出口664吨,货值498万元,超去年全年出口约60吨,货值约100万元;7月上旬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率香港考察团赴互助调研冷凉蔬菜基地。目前,我市经海关备案的供港蔬菜种植基地达17个,占全省备案数量的74%,出口蔬菜种植基地面积达1.4万亩,主要以互助县为主。互助县自2019年开始建设供港蔬菜基地,已培育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企业21家,其中16家获得海关备案手续。2023年8月7日,首次实现直接供港,目前出口蔬菜品种达到18种,主要有生菜、苦菊、豆苗等,出口均价可达国内市场的4—5倍,惠及农户300余户,产地农户每户年增收3万元。对外交通渠道延伸发展。继成功首发“青海海东—西藏日喀则—尼泊尔”公铁联运南亚国际班列以来,累计开行南亚、中亚、东南亚等国际班列27班次,出口货值达2.4亿元。平安区平安驿铁路货场经过全面升级整修,现已具备承接更大规模国际班列货运需求的基础条件。7月9日,西宁—香港直航航线正式开通。对外投资平稳发展。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德虎工贸科技有限公司、海东市民盛水电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赴美国、阿联酋等国家投资办企,目前已有4家企业在境外开展红酒生产销售、建筑材料销售、汽车租赁等业务。

三、聚焦服务开放“大产业”持续发力。拉面产业蓬勃发展。海东籍群众在外开设拉面门店总数达2.85万户,从业人员16.9万人,门店遍布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的280多个大中城市和马来西亚、日本、香港等20多个国家(地区)。今年上半年,拉面产业实现经营性收入67.01亿元、利润23.09亿元、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26.17亿元。数字经济持续发力。按照全省打造绿色算力基地总体布局,着力推进智算超算核心集群建设,2023年引进大数据产业项目6个,签约投资总额338亿元,全市大数据产业实现产值5.16亿元,同比增长41.3%,新建成标准机架2322个,完成目标任务的232%,在全省“数据援青”考核中,海东市在8个市州中排名第一;今年以来累计建成标准机架5674个,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41.9%,新增算力553P,新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204.7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电信业务、托管租赁、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5亿元。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标准机架(2.5KW)1.72万个,建成、在建、已签约、洽谈项目总数31个,总投资608.4亿元。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备受青睐。2023年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阿牛哥”“高原娃”等重点电商企业销售农产品18类200余种产品,完成网络零售额2.41亿元,同比增长36.5%,互助县冷凉蔬菜、乐都区彩椒成功出口俄罗斯等中欧国家;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1.64亿元,同比增长26.7%。杂交油菜制繁种每年满足全国春油菜区500万亩以上生产用种,占全国春油菜区杂交油菜的85%。马铃薯(青薯9号)外输甘肃、宁夏、云南、贵州等省份,供种2200余万公斤。民族特色产品畅销海外。今年上半年化隆、循化2家企业向阿曼、马来西亚等地出口民族服饰实现货值296.3万元。

四、聚焦助力畅通“大通道”持续发力。对外平台建设持续推进。积极推进中国(海东)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力促与青海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协同联动发展。目前,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入驻企业5家,累计实现进出口货物总值12亿元。中国(青海海东)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入驻企业11家,2023年完成跨境电商贸易额7099.4万元。今年以来,聚焦全省“电商总部”建设目标,制定印发《青海省电商总部建设实施方案》,力争年内建成投运并实现网络销售额3亿元以上,着力打造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新的增长极。东西部协作成效显著。持续深化东西部交流协作,引进东部企业9家,完成投资8744万元,共建产业园区10个,援建帮扶车间56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174人,下达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2.68亿元,实施项目103个。完成消费帮扶1.21亿元,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1081人,互派干部挂职31人次,交流学习243人,东西部协作层次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