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跑出高质量发展新速度

据青海省政府网站消息,近年来,海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落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任务,深化改革工作呈现多点突破、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

市发展改革委制定《推动市场主体发展11条措施》《提升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化水平三十条措施》,对市场主体名称、经营范围、住所(经营场所)等登记事项,从放宽审核标准、减免证明材料、禁止市场主体认证范围扩大化、规范审核人员审批行为、畅通僵尸企业退出渠道等方面提出新举措。聚焦做大、做长、做强绿色算力产业链条,出台《海东市促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从绿电保障、补助奖励、土地供给、科技研发、人才支持和营商环境6个方面制定20条具体措施,积极促进绿色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规划》及市政设施、生态环境保护2个专项规划编制,制定实施《海东市推进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构建大交通、大环保、大产业、大安全、大园区、大民生、大项目、大支撑八大前瞻性、全局性发展格局,多角度、高质量提出一体化发展思路60条。

同时,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海东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前期审批“绿色通道”工作机制》,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实行分类管理审批。秉承“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理念,坚决做到即时提交、即时办理、即时办结,力求最快节奏提升审批质效、缩短审批时限。全力开展全市“两重”项目谋划申报工作,克服惯性思维,做到谋准、谋实、谋细具体项目,真正让“两重”建设项目落地见效。目前,共谋划梳理全市两重建设项目1218项、总投资1505.3亿元。深入开展“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围绕小型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实施项目47项,总投资20722万元,预计带动当地困难务工群众2279人、发放劳务报酬4680万元、培训务工群众1308人、设置公益性岗位82个。

市发展改革委实施企业登记“一压两减”,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食品生产许可压缩至10个工作日,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许可审批时限压减50%以上。压减企业经营成本,全市62家重点企业纳入全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为99家企业办理电子通行证838张,确保企业原材料和产品运输通畅无阻。争取工业领域各类专项资金4533万元73项,安排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实行“党委政府统筹主导+行业推进+工作小组+联络员”助企模式,建立问题收集、分拨、信息报送、助企项目融资、宣传报道5项工作推进机制,细化15条具体工作措施,梳理60条助企暖企政策。目前,2000余名助企联络员帮扶2000余家企业,累计减税降费3.5亿元,帮助企业融资11.9亿元,为120余家企业对接服务1000余人次用工需求,协调解决企业反馈问题500余项,问题解决率达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