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万市场主体扎根西宁

据青海省政府网站消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西宁,正以独有的资源优势、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不断释放的改革红利、日益完善的产业配套,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西宁落地生根、茁壮成长。数据显示,已有26.3万市场主体扎根西宁并蓬勃发展。

西宁招商引资“朋友圈”越来越大

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报,对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60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西宁市“双轮驱动”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典型经验做法榜上有名。

事实上,近年来西宁招商引资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高景、丽豪、阿特斯、天合光能、晶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落地西宁,成为西宁招商引资的新标杆。

近年来,来西宁投资的客商热情不减。数据显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6万余户,十年新增1.4万户,入驻工业企业68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0户;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1户、批发业企业29户,产值百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利润总额突破亿元企业达到11户。

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是西宁经济发展潜力的有力证明!市营商环境局数据显示,近年来,西宁以营商环境的大提升、大突破,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天以内,市场主体登记实现零门槛、零收费、零障碍。截至8月底,全市(不含园区)登记在册市场主体共24.7万户,同比增长6.69%,占全省45.23%。其中,企业6.6万余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749户、个体工商户17.6万户,成为稳住经济基本盘和稳定就业的中坚力量。

西宁是兴业宝地和投资热土。今年1月—6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6%,连续16个月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增速领跑全国省会城市,比全国增速高20.2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1.9%……双轮驱动下,西宁以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姿态,跑出了加速度,迈上了新台阶。

西宁为企业投资兴业提供广阔舞台

诸如高景、丽豪、天合光能、中复神鹰等这些行业巨头的商业嗅觉十分敏锐。对于他们来讲,扎根一座城市,便是对城市发展潜力最实在的认可。

2019年5月,中复神鹰年产2.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作为青海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2021年9月,一期1.1万吨碳纤维项目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经营佳绩,从落地到盈利,中间仅用了两年多时间,不仅创造了“神鹰速度”,更印证了“西宁速度”“青海速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连峰说,三年来,我们实现了从一片荒地到一座规整有序的现代化企业拔地而起的蜕变,建成了国内首个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这个“超级工程”,也是全球首个单规模超过2万吨的全流程高性能碳纤维基地,并实现了投产即达标,投产即盈利,通过不断努力,我们积极融入和推动西宁市产业建设和发展。

在青海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波看来,西宁不仅有优美的生态环境,更有优质的营商环境。“西宁各单位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以‘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服务模式,全力助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让民营企业在西宁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产业链完善、机遇叠加,西宁为企业投资兴业提供广阔舞台。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我们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创新招商方式,坚持招商引智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以商招商、项目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的特色之路,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为经济增长蓄势赋能。

西宁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市场主体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据介绍,截至目前,9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来回跑”问题。

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设立11个营商环境监测点、发放2万张营商环境监督联系卡……西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和稳住经济大盘的关键之举,对标对表国内先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大幅提升,积极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市场主体满意”的“双满意”品牌,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增便利、提效率,持续打造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西宁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又向改革发力,梳理形成《西宁市行政许可事项通用清单(2022年版)》,110项事项纳入“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取消220项证明事项,公布首批90项证明事项和39项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有效解决了群众和企业办事“证明多”“证明难”的问题。

西宁各大市场主体负责人表示,西宁是一片希望的热土——从起步到发力,这里有看得见的发展,感受到的活力,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秒都在发生新变化。

“我们投身西宁、热爱西宁、扎根西宁、奉献西宁、建设西宁,为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贡献企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