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创业板上市公司29家,位居中西部第一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在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实施一周年之际,创业板“成都军团”再添新丁。24日,成都雷电微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电微力”)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发行价格60.64元/股,市盈率50.33倍。

至此,成都目前共有创业板上市公司29家,位居中西部第一。截至目前,成都境内外上市公司124家、过会待发10家,共134家。

注册制改革一周年

创业板总数破千家(IAO)

从首批18家首批企业集体亮相深交所至今,创业板注册制已经走过一周年,也交出亮眼成绩单。一年以来,创业板创新创业企业上市通道进一步拓宽,板块吸引力持续提升。

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深交所共受理727家企业的创业板首发上市申请,182家顺利敲钟,其中有157家属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86%。截至8月20日,创业板101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已超过13万亿元。在全球主要创业板市场中位列第二;创业板1011家上市公司中,市值在100亿元以内的上市公司791家,占比78%;市值在100亿元至500亿元的185家,占比18%;市值在500亿元以上的35家,占比3%。

作为创新资本引擎,创业板注册制新经济成色凸显,企业创新能力突出,细分领域龙头公司崭露头角。具体来看,182家公司拥有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核心专利技术约1.5万项,平均每家专利技术超过80项;此外,多家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拥有国际国内领先技术,成为细分行业龙头。从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来看,新兴产业占比较高,行业集聚效应明显。截至8月20日,创业板新增182家注册制上市公司中,有157家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86%。182家公司分布于37个行业,前五大行业公司数量占比高达40%,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2家)、专用设备制造业(14家)、专业技术服务业(13家)、通用设备制造业(12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1家)。

回顾创业板改革历程

“成都军团”硕果累累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面临改革机遇,成都持续推进“交子之星”经济证券化倍增行动计划,着力构建分层次、有重点的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及上市“绿色通道”,全面实施梯度培育和分类服务,抢抓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机遇,推动更多优秀的成都企业登陆创业板,着力打造创业板“成都军团”。

一年前的8月24日,成都大宏立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全国首批企业成功上市。24日,在创业板注册制一周年之际,成都雷电微力再次敲响创业板上市钟声。上市首日,该股大涨360.09%,总市值达到270亿元,成为成都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总市值第一的个股。公开资料显示,雷电微力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注于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微系统研发、制造、测试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及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据链、卫星通信、雷达、5G通信、智能驾驶及天基互联网等领域。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862万元,净利润11499万元。雷电微力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总额14.67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生产基地技改扩能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随着成都雷电微力在创业板上市,来自成都的创业板公司累计达到29家,位居中西部第一。其中,今年新增创业板上市公司3家,另有已过会未上市企业5家。成都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创业板注册制新上市公司IPO合计融资24.70亿元,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领域,超70%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

截至目前,成都境内外上市公司124家、过会待发10家,共134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96家,创业板29家,科创板10家。2021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及过会企业21家,在审、辅导备案企业51家。上市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多项指标在中西部持续保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