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连冠”:见证晋中国家农高区高质量发展

据山西省商务厅消息,从2019年起,晋中国家农高区连续三年获全省农业类开发区综合考核第一名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省开发区工作推进会上获悉,晋中国家农高区再获全省农业类开发区综合考核第一名。也就是说,从2019年起,晋中国家农高区连续三年在此项考核中夺得第一名。

在晋中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晋中市委书记吴俊清指出,“要用好晋中国家农高区‘金字招牌’,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以‘特’‘优’农业产业为主导,着力打造立足晋中、辐射山西、面向全国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典型样板,努力走出一条以晋中国家农高区为牵引、示范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国家首批、山西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晋中国家农高区自获批建设以来,紧扣国家、省、晋中市的决策部署,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高水平建设,聚项目、优环境、抓落实,精准布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产学研用”有效融合

做足有机旱作大文章

去年初冬,是寿阳县谷农们最忙的时候。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该县南燕竹镇的万亩谷子地从人工收割变成了有机旱作全程机械化。这是晋中国家农高区加快构建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和示范推广机制、推动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从实验室到地头转化的实验基地之一。

晋中市旱地面积达37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5%以上,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域。近年来,该市坚持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大力开展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建设,持续实施百万亩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工程,建成省市县三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片36处、29.6万亩,促进全市农业由粗放向集约、由分散向规模、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在离寿阳县100公里的国家农高区科创基地,谷子研究所的院士工作站里,郭杰教授带领的谷子团队正在从2000份谷子种质资源中提取谷子品质的基因样本。

郭杰教授介绍:“目前不只是谷子,旱作技术已经延伸到玉米、蔬菜、水果、药材等其他作物。同样的土地种庄稼,换个种法,增产又增效。”

山西农业大学农谷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负责人、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慧明说:“我们主要是展示山西省的杂粮品种,通过山西农谷平台向外推介,山西有些什么杂粮,什么品种是主推的,什么品种是淘汰的,水浇地适合种什么,旱地适合种什么,在咱们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据介绍,基地还搭建了种业企业展示平台,联合多家种业公司进行新品种展示,形成了种业硅谷效应;与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学校、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等多家农民培训机构联合,提供实训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示范效应;建成了大学生现场教学、实习基地,承担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教育任务。

与此同时,晋中国家农高区与山西农大(省农科院)共建有机旱作农业实验室,实现“产学研用”有效融合,还推动了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国际深度合作,重点发展旱作玉米、有机谷子、有机高粱等,形成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新模式。

从种业创新发力

打响“特”“优”农高新品牌

在山西农谷巨鑫伟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记者掀开果树大棚外厚厚的棉门帘,阵阵果香扑面而来。1米多高的桃树上,一个个红彤彤的桃子挂在枝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采果乐趣。

大棚技术员李振明介绍:“桃子是巨鑫伟业培育的新品种,目前正在试验阶段,总结种植反季节桃果的经验,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科学种植技术。”

该试验成功后可以改变冬季无桃可卖的局面,春节期间新鲜的桃子也能出现在水果市场。

晋中国家农高区深挖“特”“优”农业功能属性,相继推出高叶酸鲜食玉米、富硒西蓝花、富硒红薯、山药等功能农业新品。

不仅在大宗农产品上,在山西农谷巨鑫产业园,围绕草莓展开了科技论坛,新的草莓品种、先进栽培模式直接孵化到田间地头;在田森番茄小镇,通过技术改良,番茄的产量实现了新高;在东辉世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种的南果在带来观光、采摘效应的同时,还探索出一批新的产业模式……

除了在品种上做足文章,针对“特”“优”小杂粮,晋中国家农高区通过延伸相关产业链实现了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在山西农谷金砖五谷食品有限公司,各类功能主食性产品依次亮相。通过分类、分级、分层理念,运用超微粉碎等技术在太谷饼里添杂粮,产品功能获得了进一步提升,该饼的附加值也提高了。

晋中国家农高区围绕“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的理念,积极推进种业创新。特色杂粮藜麦作为我国引进的高原作物,在这里实现了扎根生长。国内藜麦研究较为知名的山西农谷稼祺种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农高区共建了全国最大的藜麦基因库,保存了3200余份藜麦种质资源,培育的稼祺100通过了省农业厅种子站审定。随后,双方组建的山西农谷藜麦研究院将挂牌成立。

在谷子研究所,由山西农业大学培育的太行明珠系列、鑫钙谷6号同样取得了骄人成绩。在去年我省多地出现的洪涝灾害中,这些品种以抗逆、抗病、抗倒伏经受住了考验,让广大农民兄弟“眼见为实”。

示范引领+辐射带动

科技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番茄带绿边,价高还好卖”——央视“三农”频道1月14日的这则新闻,报道的就是来自晋中国家农高区的草莓西红柿种植大棚的事例。

草莓西红柿在晋中国家农高区扎根时间并不长。在东辉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技术员通过基质、水肥挂蔓式栽培,取得了良好的种植效果。作为一种致富新品种,这种西红柿以口感好赢得消费者青睐且卖价不低。

晋中国家农高区加强富民品种的示范、推广,让好品种更好地造福百姓。

2021年,在晋中国家农高区,优质项目的富农效应逐步显现。

其中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现代化种植大棚,不仅为入驻企业提供了新品种,还助其实现了降本增效;

在东辉世佳产业园,企业示范的好品种、好技术带富了附近的农户;

在万亩花卉产业园,农户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年收入步步提高。

据了解,晋中国家农高区目前已引入高新技术企业42家,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究中心42个,可转化新品种、新技术208项。同时,集聚高端人才,柔性引进7位院士、1名“长江学者”、50名博士、11名特聘专家进入农谷专家智库,48名国内知名专家受聘乡村调查研究院,科技创新撬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

近年来,晋中国家农高区强科技、聚项目、抓示范,特别是在有机旱作农业方面选育了一批优良品种,集成了一批种植模式,在稳产、保供、提质、增效上成绩显著。晋中国家农高区正在成为农业产业创新的新引擎,源源不断地将新技术和新模式向外辐射。

2月25日,晋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晋中市市长常书铭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突出晋中国家农高区品牌引领,聚焦农高区国家战略、省级使命,以农高区之强引领晋中农业之强,打造全国健康食品和功能农业综合示范区、科技产业孵化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加工物流集散区,到2025年产值达到300亿元。”

在晋中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未来的农高区,聚项目、兴产业、搭平台、引才智,通过搭建一个个高新技术平台,打造出现代农业发展新样板,再造旱作农业新优势,让“特”“优”产业优势更优、特色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