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省政府网站消息,2025年十一省市跨区域专利转化运用对接暨山东省专利产业化推进活动9月4日在济南举行。活动以“创新要素流通·赋能产业发展”为主题。山东、北京、上海等11省市共同发布跨区域专利转化运用协作倡议书,深度链接创新资源;聚焦现代海洋、高端装备、精品化工等领域,7所高校院所与8家重点产业链企业现场签署8个专利产业化项目合作协议,推动专利跨区域加速流转、创新要素更优配置。
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成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资源。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山东全省发明专利拥有量30.8万件,有效商标注册量298.3万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1.6件、同比增长22.2%。
“山东高度重视专利转化运用,从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重点产业专利池,到打造全产业链知识产权运营生态等多个方面,加快推动专利产业化。”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11省市携手打造跨区域专利转化运用合作新模式,将进一步打破地理限制,推动不同地区的专利成果在更广泛区域实现产业化应用,让更多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截至目前,山东建设重点产业专利池40个,吸纳专利2.17万件,涉及企业1100余家;今年以来,推动专利转让38483次、专利许可2512次,分别增长27.3%和45.5%,专利转化效率显著提升;截至8月底,全省171家高校院所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12.81%,22家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40个重点产业专利池累计汇聚专利12.07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