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新20条”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据山东省政府网站消息,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当前,聊城市制造业正处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转型的关键阶段。为进一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激发产业活力,巩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加快制造业强市建设步伐,日前,聊城市出台《聊城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整合了原《聊城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中关于新兴支柱企业发展、单项冠军产品等已到期限或上级有调整的14条措施,新增了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等16条内容,共计20条政策(以下简称“新20条”),再次以“真金白银”赋能“制造业强市”战略,助力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新20条”是聊城市在充分评估原有政策成效的基础上,对现行涉企政策进行系统优化整合,形成的全新政策支持体系。重点聚焦制造业发展的核心环节,从推动创新能力提升、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加快智改数转步伐、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绿色制造水平等六大方面打出“组合拳”。

记者注意到,鉴于部分工作开展已到期限或上级政策有调整,“新20条”中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优化。同时,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新增了部分支持政策。例如,在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方面,首次列入支持新能源新材料制造业企业以及支持未来产业发展政策,旨在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方面,首次列入对中国消费名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聊城优品”的支持政策;在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方面,首次列入对产业链促进机构的奖励,衔接“链长制”工作运行机制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在提升绿色制造水平方面,首次列入引导资源综合利用支持政策,目的是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规范综合利用行业发展,突出引导加快赤泥综合利用。

近年来,聊城市坚持制造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纵深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从技术创新、企业培育、金融支持、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等多个维度共同发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全市工业经济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规模能级持续跃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由2022年的30.2%提高至2024年的32.5%,有色金属及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产业成功迈上千亿级台阶,绿色化工、绿色建材、黑色金属加工3个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大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近三年来,全市工业技改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幅达到17.5%。累计培育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6个,连续两年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连续三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实数融合成效显著,培育轴承、电线电缆、精品钢板等省级“产业大脑”5个、省级DCMM贯标试点106个,培育东阿阿胶、宇捷轴承、汉河电缆等卓越级智能工厂1家、先进级20家。企业主体活力迸发,目前,全市拥有华泰化工、鑫鹏源、莱柯机器人等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等优质企业1166家,数量是2021年底的近10倍。聊城市已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