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山东农担创新模式助力金乡“双辣”产业腾飞

据山东省政府网站消息,金乡县作为全国闻名的“大蒜之乡”,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的美誉。金乡辣椒以其品质优良、色泽鲜红、辣椒红素含量高而闻名,入选“全国十大名椒”。金乡县形成了以“双辣”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链。然而,大蒜产业快速发展背后,融资难题始终困扰着当地经营主体。山东农担济宁分公司联合财政部门、金融机构,政银担协同创新推出“电子仓单质押贷”等金融产品,为金乡“双辣”(大蒜、辣椒)产业赋能。截至目前,金乡县累计发放农担贷款超74亿元,其中80%流向“双辣”产业链,成为撬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支点。

农担创新模式激活产业链

金乡县的大蒜和辣椒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随着产业规模扩大,经营主体在收购、储存、加工等环节都会遇到一定的资金难题。

“行情好的时候,手里压着几百吨蒜,就是缺少现金收新货!”“生产线等着上马,订单急着交货,可钱从哪儿来?”这样的呼声,道出了金乡“双辣”(大蒜、辣椒)产业发展的痛点:农产品储量大,资金占压成了卡住产业链喉咙的“隐形之手”。

针对这一痛点,山东农担济宁分公司立足金乡产业特色,联合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开发了“电子仓单质押贷”等金融产品。该模式将库存大蒜、辣椒等农产品转化为电子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有效解决了抵押物不足的问题。

金乡县天佳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大蒜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农贸企业。每年6月至7月,正是大蒜收储加工的集中季节,该公司因增设生产线面临资金短缺。“农担给我们公司担保的300万贷款,让我们引进了两条蒜片生产线,产能提升了3倍,还打开了海外市场,现在两条产业链都盘活了,真是帮了我大忙。”公司总经理程元国感慨道。

同样受益的还有金乡县的张月,她从事大蒜、辣椒等农产品的收购存储。张月看准辣椒市场行情,但库存占压了流动资金。正当其为资金问题发愁时,山东农担济宁分公司向其推荐“仓单质押贷”,用其已入库的辣椒作为质押物,迅速获得300万元贷款。

“以前没有固定资产难贷款,现在凭仓单和订单就能融资了,库存的辣椒没卖也能变现。”张月高兴地说,这笔资金帮助他提前锁定了客户订单,预计年销售额将翻一番。

全链条服务助力产业升级

山东农担的服务不仅局限于单一环节,而是覆盖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针对电商等新兴业态,山东农担济宁分公司创新推出“电商贷”,解决平台回款周期长导致的资金周转问题。

刘国赛是金乡县一名返乡创业大学生,创建了金乡县华能经贸有限公司,随着经营规模的发展,华能经贸成了集大蒜收购、仓储、加工、电商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企业。特别是大蒜电商,已成为金乡县规模最大的领军企业,平均每天在电商平台上发货一百余吨,年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

然而,随着经营规模增加的同时,流动资金短缺一度让总经理刘国赛倍感压力。

“这两年大蒜电商发货量越来越大,但平台汇款有周期,账款也越压越多。山东农担通过‘电商贷’,仅用了3天就给我发放了300万元贷款,让我及时支付了工人工资和包装材料费。”刘国赛说。

政银担协同赋能乡村振兴

山东农担创新赋能,让金乡“双辣”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全县大蒜深加工企业达120余家,开发出蒜片、蒜粉、黑蒜等40多个系列产品,年加工能力超过30万吨,产业链的完善带动了农民持续增收。

金乡县财政局副局长、农担办事处主任李新社介绍,为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当地构建了“政银担”协同机制,重点围绕大蒜、辣椒“双辣”产业,对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实施全链条授信,推出“仓单质押+担保增信”模式帮助农户将库存农产品转化为流动资金,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农担的创新产品、专业风控体系和银行的涉农信贷经验相结合,让贷款发放更精准、更快速。”邮储银行金乡县支行副行长戴义林表示,银行与农担公司优势互补,通过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可以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高效的资金支持。

山东农担济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全力支持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创新推出“农贸贷”“仓单质押贷”等产品,更好地贴近农户的用款需求,帮助农业经营主体解决实际困难。

从“融资难”到“活水来”,金乡县“双辣”产业的蝶变和蓬勃发展,是山东农担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在政银担协同发力下,金乡的大蒜和辣椒产业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稳步迈进,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