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省政府网站消息,3月12日,省政府现代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打造省海洋经济高地发展,推进新时代海洋强省建设情况。据自然资源部反馈,2024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18011.8亿元,突破1.8万亿关口,居全国第二位,比上年增长6.1%,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8.3%。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9.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75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236.3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5.7%、43.0%和51.3%。
“全省海洋发展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持续呈现发展动能充沛、绿色低碳转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高水平对外合作加强的良好起点。”省委海洋办常务副主任、省海洋局局长张建东介绍,海洋经济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3.9%,拉动地区国民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去年,我省海洋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全省海洋渔业、沿海滩涂种植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等11个传统产业共实现增加值7510亿元,同比增长6. 9%,占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93.1%。其中,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4个千亿级产业共实现增加值6249.3%,同比增长6.7%,占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77.5%,对全省海洋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达到38%。
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全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品和生物制品业、海洋电力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等4个新兴产业共实现增加值558.6亿元,同比增长7.3%,占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6.9%。2018年以来,全省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长64.8%,平均新兴达8.7%,海洋产业平均新兴2.8个。
海洋产业体系持续完善。以海洋发展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全省15个主要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8068.6亿元,连续五年全国第一项。其中,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7个产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一。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全省海洋科研教育实现增加值1044.5亿元,比上年增长3.8%,首次跃居全国第一;海洋公共管理服务实现增加值2028.1亿元,比上年增长5.0%。海洋相关产业支撑力度不断增强,全省海洋上游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2639.9亿元,比上年增长6.0%;海洋下游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4230.7亿元,比上年增长5.9%。
发展海洋的同时,山东不断强化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十五”以来,山东大力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青岛西海岸、日照退港还海建设美丽“金海湾”和海岸阳光绿道项目等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2024年,全省海洋生态状况稳定向好,近岸水质比例达93.6%。6处海湾共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数量保持全国第一。
2024年山东沿海7市接待国内游客4.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53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