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据山东省发改委消息,近日,市市场监管局、市文旅局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结果,组成联合检查组到我市某企业进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对照分类提示,检查组现场发现问题2个,并帮助企业进行整改,提出后续处理意见。“通过运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我们聚焦风险等级较高的企业开展检查,问题发现率大幅提升,实现精准监管、靶向监管。”检查组工作人员表示。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以信用监管为抓手,积极构建“信用+”监管模式,根据监管实际和市场需求,打造多领域“信用+”应用场景,以信用赋能护航经营主体健康发展。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方式,构建“通用+专业”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模式,不断深化信用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领域监管中的常态化运用。对涉及的抽查工作事项,全部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确定抽查比例及频次,对高信用风险等级企业提高抽查频次,对低信用风险等级企业降低抽查频次,实施差异化监管,通过分类结果与监管工作融合发力,进一步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将有限的监管资源“用在刀刃上”。今年以来,我市基于信用风险分类检查经营主体4990户,发现问题433个。

“去年,我市承接了省市场监管局个体工商户信用风险分类试点,拓宽了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应用范围,对体量大、经营范围广、与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个体工商户实施风险分类管理。”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柴文刚介绍,目前我市积极指导德城区以精准监管为切入点,对德城区6.2万余家个体工商户按照信用风险自动分为ABCD4个等级,将信用数据与融资结合,与金融机构联手打造适合个体工商户的金融产品,有效缓解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

同时,市市场监管局与市法院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协作的意见》,运用“信用+惩戒”,进一步加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和信息共享,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形成经营主体“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的信用监管格局。汇集各部门多元、分散、碎片式信息,对涉企行政处罚信息、经营异常名录信息等,按照“应归尽归”原则,全部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登录查询即可获取企业“全景画像”。

探索开展经营主体“信用码”(诚信街区、小镇建设)应用。齐河县研发“市场主体信用一码通”小程序,并为试点区域内的经营主体张贴“一户一码”信用码,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描商家信用二维码,监管信息、先行赔付申请、放心消费示范店公示、快捷投诉、电话举报等信息即刻显示。系统还可以根据监管情况,对经营主体信用信息进行动态调整,信用指数较高的经营主体会在小程序上优先被推荐,通过扫描信用码,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参考,倒逼商户依法依规经营,自觉维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