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加快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据山东省政府网站消息,今年底,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历史性超过煤电。”5月3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嘱托 走在前 挑大梁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胡薄介绍我省加快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相关情况。

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速突破、塑成优势。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崔霞介绍,下一步我省要重点做到“四个突出”——突出转型提质,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突出创新赋能,打造产业增长新引擎;突出融合互促,推进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突出超前布局,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突出创新赋能、打造产业增长新引擎方面,我省将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容倍增行动,在现有32个集群基础上,再培育10个左右省级集群。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集中做强15个省级集群,着力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力争到202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0%左右。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下一步,我们将抓好重点产业布局。持续推进钢铁产能沿海转移,大力发展先进特钢、高强度合金钢等高端产品,打造全国领先的先进钢铁制造基地。有序推进地炼产能整合转移,推进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以济南、青岛为重点,一体化推进新能源整车、芯片、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打造链条完整、竞争力突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崔霞介绍,力争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30%左右,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装备等六大优势产业产值突破10万亿元,建成世界一流的基础产业战略基地。

面对着能源结构偏煤的实际,近年来,我省聚焦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划建设总装机2亿千瓦以上的海上风电、胶东半岛核电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9800万千瓦、占比超过45%,“十四五”以来装机规模翻了一番多。同时,出台实施全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逐步退出低效小煤电机组,新上超超临界大型煤电项目,保障电力供应安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下一步,我省将加力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提速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协同推进核电、海上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3亿千瓦左右,储能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全面增强绿色能源供给能力。

近年来,我省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全面深化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提升开放层次和开放能级,尤其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日益密切,进出口值从2013年7451亿元增至2023年1.84万亿元,累计对外实际投资175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10%。

省发展改革委开放处处长廉刚介绍,下一步我省将研究制订山东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推动一批重点项目,搭建一批多双边合作平台,创建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特色亮点品牌。同时,持续放大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合示范区等重大活动、重要平台品牌效应,高水平建设16家境外经贸合作区,精心打造重大国际交流合作高能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