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省政府网站消息,1月15日11时14分,“烟台一号”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烟台这座布局航空航天产业数年的“太空城”,正式翻开了新篇章。烟台初步实现“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里有船”的目标,向着更远深空迈进。
“烟台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离不开背后的烟台力量。据介绍,“烟台一号”卫星及“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项目是烟台市政府、武汉大学、海阳东方航天港卫星数据应用产业园及其优势企业陆海空间共同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成果,由烟台国资委旗下产业投资平台国丰集团全力推动实施,形成了地方、高校、企业多方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
从“海之蓝”奔赴“天之蓝”,烟台始终不遗余力:加快推进“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项目建设,研制发射“1+2”遥感卫星,利用“烟台1号”智能遥感星打造烟台市卫星应用案例示范样板;加快推进航天宏图“烟台云”卫星数据云服务系统建设,构建数字地球服务体系;全面完成卫星数据产业园一期建设,加快数据存储中心建设,利用清洁能源优势,建设山东省唯一的卫星行业节点数据中心;组建海上发射商业公司,推进发射规范化、商业化、市场化,抢树商业航天发展新高地。
在产业链布局方面,烟台同样全力谋求突破。其中在火箭端,东方航天港致力打造国内首个产业链完备的商业火箭总装测试及配套产业基地;在卫星端,东方航天港集中整合资源,加快推进“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项目建设,牵引整星总装测试和试验、载荷和关键零部件研制生产优质项目集聚,打造卫星工厂。在应用端,东方航天港依托海上发射优势,打造集海上发射观礼、航天科普研学、航天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航天文旅产业链条。
值得一提的是,与“烟台一号”同时发射升空的,还有烟台大学参与研制的“北邮一号”等14颗卫星。据介绍,“北邮一号”卫星是由北京邮电大学、烟台大学等单位科研团队联合研制的科学实验卫星,是我国空天计算在轨试验开放开源平台——“天算星座”计划部署的首颗主星。其中,烟台大学群智感知实验室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多空间群智感知任务分配技术”作为核心技术之一,应用于“北邮一号”卫星的研制。下一步学校和实验室将面向国家需求、瞄准国际前沿、立足产学研用,借助“天算星座”华东地面站,进一步,加大对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和卫星计算技术的研发,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