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紧紧围绕“9+N”产业集聚发展

据山东省经信委消息,烟台市工信局紧紧围绕“9+N”产业集聚发展大局,以制造业产才融合为主线,五项举措全力推动产才融合同向发力,为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动能。

一、围绕产业布局引进人才。坚持依托产业链布局人才链,聚焦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汽车、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16条重点产业链,绘制人才引进地图,梳理出台系列支持政策,推动人才链向产业链集聚。引进顶尖团队方面。对从烟台市外引进的,拥有关键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一流技术水平和重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能力,最高给予 1 亿元综合资助或 1.5 亿元直接股权投资。引进紧缺人才方面。对首次新引进到烟台市绿色石化、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制造业领域企业工作且缴纳社保一年以上的急需紧缺专业博士研究生,一次性购房补贴标准提高到26万元。提供融资扶持方面。为符合条件的青年创业者、高校在校生、高校毕业生个人提供最高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合伙创业或共同创业的,提供最高6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对创办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最高3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二、建设创新载体集聚人才。坚持把创新载体建设作为推动人才集聚的新引擎,抓好政策扶持引导,先后出台《促进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奖励办法》《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对认定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瞪羚”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创新载体,给予50万元至1000万元等不同标准的奖励资金,极大促进了制造业各类创新平台建设,累计认定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家、5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进入省级培育名单,精准覆盖烟台市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技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先后集聚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国家级人才30多位、省级以上人才称号50多位、技术骨干400多人,完成国家级项目11个,省级项目23个,取得系列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果。

三、组建产才联盟融合人才。以先进结构材料产业“国字号”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为重点,组建先进结构材料产业人才联盟并授予三项特权:一是人才举荐权。联盟理事会联名推荐的优秀人才和优秀项目,可以不经评审直接纳入烟台市“双百计划”进行扶持。二是政策制定权。联盟理事会可以提出产才融合扶持政策建议,能纳入政府决策的一律纳入决策。三是资金众筹权。由烟台市级财政设立人才发展创业投资扶持资金,鼓励联盟理事会面向本联盟所有高层次人才众筹资金,对经联盟举荐或认定的优秀人才创业企业,凡是联盟众筹资金投资股权的,由烟台市级财政资金率先跟投。通过联盟的组建,吸引了国家级人才24名、省级人才14名、市级人才8名,49家成员单位加入,并开展了3次富有成效的交流对接活动,积极推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加速融合。

四、搭建合作平台吸纳人才。借助举办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端峰会、“创客中国”山东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胶东经济圈工业互联网峰会、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等重大活动和高端峰会的有力时机,抢抓院士、科学家、行业高端人才、优秀企业家等人才资源集中汇聚的时间节点,瞄准人才、技术和项目需求等切入点,积极组织烟台市优势产业、骨干企业进行双向沟通交流,加速各方资源整合,深入开展交流合作。2021年以来,累计对接国内外各类高端人才1500人次以上,组织7次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题对接活动,打造形成了常态化在线对接平台。

五、紧扣服务保障留住人才。始终把强化人才保障作为留住人才的重要抓手,持续做好人才“贴心服务”,结合四进、“进解促”、民企服务队等活动,全方位提供政策普及、上门服务等帮助工作,在申报国家工信部人才工程“启明计划”工作中,联合烟台市委人才办推荐工业企业新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通过专题会、抽精干等方式方法,主动深入区市企业宣传发动,指导帮助企业修改完善申报材料,先后有54位人才申报材料报送工信部参加评审,推荐申报数量列全省第1位。截至目前,烟台市在工业领域拥有国家特聘专家、两院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顶尖人才26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级人才45人,为烟台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