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亮出2025年科创“任务单”

据四川省政府网站消息,“2025年,成都将力争全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8%以上,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额同比增长10%,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5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近日,2025年成都市科技工作会上,成都亮出今年科技创新“任务单”。

回望2024年,成都科技创新“成绩单”成色十足——全社会研发投入824.12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强度3.7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预计突破1.45万家、同比增长11.5%;技术合同登记额达1931.2亿元、同比增长27.95%……

新的一年,成都将如何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更多经营主体、科技成果、创新人才、要素资源集聚,顺利实现目标任务?

新打算

加快建设重大科创平台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2024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得益于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成都“跑步入局”——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线上发布商业化人形机器人原型机……

新的一年,成都如何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

“平台载体必不可少。”当天的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西部创新策源高地。具体来说,将统筹推进西部(成都)科学城和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高标准推进实验室体系建设,全力服务保障太行实验室建设运行,推动首批4个方向天府实验室高质量“入轨”运行等。

“改革”一词被频频提及。为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今年,成都将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组织方式,修订出台“揭榜挂帅”项目管理办法,推进“订单式”研发;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开展财政科技资金“先投后股”,探索推出“积分保”等科技金融产品,全年服务2000家企业,提供“科创贷”支持超120亿元等。

此外,成都还将以“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为重点,推进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例如,深化成都都市圈协同创新,持续推进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推动落实协同创新“15条措施”,推广“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协同创新转化机制;加强成渝双核科技创新联动,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合作项目30个以上;引聚外国高端人才智力,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政务服务,举办“魅力成都”等系列活动。

新布局

推动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当天,《哪吒之魔童闹海》也引起与会人员热议。“成都能孕育出现象级的哪吒IP,离不开科技创新对数字创意产业的赋能。”

位于成都市创业路16号的成都数字新媒体创新孵化基地,是《哪吒之魔童闹海》主创团队逐梦启程的地方,也是成都市科技局支持建设的孵化载体。入孵3年,《哪吒之魔童闹海》主创团队从寥寥数人发展成为具备创作电影级动画的大型动画企业。

2025年,如何让更多创新力量带动产业发展?当天的会议也给出“路线图”——

以赋能“立园满园”行动为核心,推动科技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科创资源向产业园区集聚,采取“一园多区”模式共建科技园区,持续开展“双招双引”(即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争招引落地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团队各不少于100个;面向产业需求建设一批科创平台,建设产学研联合实验室20家以上,打造专业孵化器10家,布局建设一批“共享实验室”。

以实施“科创天府·智汇蓉城”行动为引领,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行动,全年举办科技成果对接系列活动400场以上,转化对接科技成果3000项以上;完善“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创新转化服务体系,建成投运成都科创生态岛2、3号馆,推进科创生态岛分中心加快建设;构建综合性、专业化的中试服务体系,围绕特色产业新建中试平台、概念验证中心4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