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省政府网站消息,“侯氏制碱法”诞生地、中国多晶硅发祥地、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历史积淀铸就的工业骨架,在乐山发展各阶段都起到过关键支撑作用。
然而,在乐山现有的工业结构中,传统重工业占比偏高,部分还是高耗能、低效益产业,是“弃”还是“转”?建设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还要走多远?推进“产业强市 旅游兴市”过程中,如何守住绿水青山?11月12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乐山专场上,系列问号被拉直。
集“群”成势 产业新名片如星火燎原
“乐山加快引进和实施医用同位素、放射性药物、核医学设备、密封放射源等一批重大项目,基本形成‘堆、源、素、药’完整产业链,预计2027年产值有望突破300亿元。”乐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光浩说。
记者了解到,携手中核集团、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单位,乐山以“堆”为基、向“核”而行,投入20多亿元筑巢引凤,成立10亿元产业基金撬动投资倍增,在建和拟建项目投资达400多亿元,核技术应用产业被列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解锁集“群”发展,乐山行动还在加快。以“一县一园”为例,乐山推进“退城入园、退岸入园”,集中资源办大事。“既可整合资源、降低成本,也可同台比武、优胜劣汰,防止同质化。”乐山市副市长张国清说,目前在园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达70%左右。
产业扎堆转型升级背后,是乐山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通过产能置换、循环生产等方式,推动陶瓷、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十三五”以来,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三成左右。
智改数转,是乐山推动优势产业转型的重要路径。乐山积极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路径,依托川西南大数据中心、数字经济示范园等主战场,推动企业“上云用智”、产业“建脑换芯”,全面激发工业“智造力”。
依托家底 唱好“山水戏”打好“生态牌”
前不久,“失踪”半个多世纪的极危两栖动物峰斑林蛙在峨眉山被发现。近日,大小灵猫、林麝、四川山鹧鸪等珍稀动物等也扎堆成为乐山“土著”。“生活在乐山的野生大熊猫有近百只。”乐山市副市长沙万强表示,这些都是乐山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真实写照。
依托绿色家底,乐山如何唱好“山水戏”、打好“生态牌”,推动生态颜值与经济价值“双向奔赴”?
乐山不满足于“靠老天爷赏饭吃”。乐山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彦表示,当地正通过保护传承、业态创新、服务提升等方面做好做大文旅产业“蛋糕”,加快打造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乐山先后实施了乐山大佛、嘉州古城墙、峨眉山古建筑群等保护修缮工程,同时,积极推进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此外,坚持生态搭台、产业唱戏,持续打造国际康养中心、峨眉南山等体验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