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省政府网站消息,9月1日,甘孜州丹巴县墨尔多山镇基卡依村,美丽如画的风景吸引来自八方的游客。去年,这个面积仅4平方公里、人口仅400余人的小村,接待游客达60万人次,旅游年综合收入达6.6亿元。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省委提出,要切实把先进经验运用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推动四川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主线,甘孜州实施“每年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五年打造100个精品村”的“双百工程”,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从人居环境切入,落脚产业发展,让高原乡村“有里有面”。
好环境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在这里投资,主要是看重这里的环境。”8月底,在甘孜县来马镇来马村,梵泊美地酒店负责人李丝丹忙着接待游客。
李丝丹所说的环境,既是“推门见雪山”的生态环境,也是整洁美观的人居环境。
来马村地处317国道旁,周围是绵延的雪山,距“中国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新龙县红山景区仅20余公里。但来马村面临交通可达性较差的困境。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来马村从小切口入手,大力改造人居环境。2023年,来马村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提质改造公路、建无害化厕所、实施全域无垃圾行动和污水治理项目等。同时,该村和全镇其他行政村一起,新建村集体经济产业用房、群众集中安置住房、游客服务中心等,打造国道317旁的文旅新地标——丹霞小镇。
2023年,来马村新建的村集体经济产业用房被全部盘活,创造了9万余元的村集体经济收益。
在稻城县亚丁村,好环境催生的变化更为显著。亚丁村围绕生态修护、村容风貌、基础设施、文旅服务、人居环境等实施建设31个项目,使“颜值变产值”,2023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万元。
截至2023年底,甘孜州“双百工程”已打造示范村200个(含精品村40个)。
“一村一策”换来“千村千面”
8月27日,走进九龙县呷尔镇华丘村,眼前是一片片中药材基地。
“目前全村种植芍药520亩,根据市场价收购,每轮种植周期,村集体经济收益保守估计在200万元以上,人均分红将达1100余元。”华丘村党支部书记李常林说,芍药已成为华丘村村民的“致富花”。
甘孜州在启动“双百工程”之初就意识到,各村的资源禀赋、文化传承、发展阶段不同,必须走特色之路。“我们每年打造的20个精品村,均在年初制定方案时就明确打造主题。”甘孜州农牧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根据交通条件、生态和人文资源,康定市塔公村锚定“离千万级人口城市最近的牧场”这一禀赋,大力发展牧旅融合,如今该村村集体经济收益已突破千万元;九龙县汤古村依托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的“九龙牦牛”,建成牦牛文化主题公园、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科技馆、牦牛良种繁育场等,“吃透”牦牛资源。
甘孜州日前发布的《甘孜州乡村振兴“双百工程”激励办法》明确,将培育青稞、酿酒葡萄等种植大户,鼓励有条件的村发展民宿、酒店等产业,并给出相应奖励政策。
深化富裕基础上的“共同”
8月底,康定市塔公村游人如织,“马帮”成员贡嘎忙得不可开交,他高兴地说:“今天我这匹马为我赚了上千元。”
早在2000年前后,贡嘎就靠给游客提供“骑马游草原”服务挣钱养家。那时候虽然收入尚可,却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大家常因争抢客源而引发不和。近年来,塔公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牵马揽客走向“共赢”。
“现在我们‘马帮’成员轮流牵马,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再由组织来分配,大家都很团结。”贡嘎告诉记者,规范经营后,游客体验越来越好,来骑马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的收入比之前更高了。
探索富裕基础上的“共同”,除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外,各地还探索飞地模式,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共同富裕。
炉霍县整合全县139个行政村的资金,建立高原现代农业飞地产业园,打破炉霍县农牧业“小而杂”“零而散”、短期难以形成规模等发展壁垒,实现了村级产业项目全覆盖;甘孜县来马镇集合全镇14个行政村的资金,建设文旅综合体“丹霞小镇”,让地处偏远、资源较差的村也能共享发展红利……
在全州层面,《甘孜州乡村振兴“双百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培育股份合作、资源合作、资金入股、租赁经营、飞地模式、托管代理等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壮大集体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