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省政府网站消息,是一组亮眼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州培育彝绣专业合作社7个,彝绣龙头企业5个,仅2022年,由州妇联主导开展的“爱购凉山”彝绣产品研发、生产、认购活动等,两级妇联组织已帮助安置点6000余名绣娘增收1100余万元。
在凉山这片热土上,14个世居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民族文化交融交流相映生辉。以彝绣为代表的各种织绣犹如点点繁星,在凉山民族文化中闪闪发光。其中,彝绣是很多彝族妇女从小融于血脉中的技艺,是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述和载体之一。
如何顺势而为,变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带动更多妇女发展,形成“妇”字号品牌?近年来,凉山州妇联始终把彝绣产业作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一个重要抓手,推动彝绣产业的发展,助力脱贫妇女群众走出一条“传承文化、在家就业、增收致富”的特色发展之路,树牢彝绣“妇”字号品牌。
选树榜样:激活内生动力
2021年末到2022年初,一场首届凉山州“十佳明星绣娘”评选活动,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掀起了网络投票热潮。
社会需要榜样,彝绣发展更需要典型引领。这场活动指向很明确,就是要持续推动彝绣产业健康发展,促进绣娘增收,讲好绣娘励志故事,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彝绣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网络投票达到54万余票,投票页面访问量近160万人次,选树活动的覆盖面达到预期。
最终,经过广泛的展示、赏阅、广大网友的积极参与投票和评审委员会专家认真的初评、终评,最终评出10名凉山州首届十佳“明星绣娘”(金针绣娘)和11名“银线绣娘”。
如今,“金针”、“银线”绣娘已成为凉山彝绣的一个响亮的品牌,进一步激活了妇女通过巧手致富的内生动力。
通过贾巴子则、斯都马麻等一批榜样绣娘的凝聚力和带动力,全州各地彝绣产业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模式和机制,有了稳定庞大成型的绣娘队伍,已带动50000余名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增收,真正实现了用小小的绣花针绣出美丽新生活的愿景。
市场化运作:拓宽产品竞争
2022年以来,“树新风促振兴——爱购凉山”彝绣系列产品一经推出走红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一款凝聚着民族情感和智慧的产品正在一个“特殊的市场”焕发出新的魅力和能量。
“以订单倒推生产,以需求设计产品。”这是凉山州妇联在产品研发中,吸引市场的准则。州妇联委托北京服装学院毕业的优秀设计师和扶持的龙头企业凉山州古夷彝秀公司研发设计的彝绣文创产品,通过传统工艺与时尚潮流的有机融合。2022年“爱购凉山”彝绣产品在延续彝欣嶑上传统袜、船袜、潮袜等袜子系列、彝沐春风围巾系列生产的同时,还新增了彝尚系列卡包、零钱包、电脑包、IPAD包、笔袋、洗漱包,彝述系列手提翻盖包、抱枕、托特包、公文包、笔记本、笔袋等数十种新产品。产品的提质升级、更新换代、增加品类,为广大消费者和爱心人士提供了更丰富的产品选项,更宽裕的选择空间。
同时聚焦增收,在产品推介与市场拓展上多线发力。凉山州妇联微信公众号发布“爱购凉山”彝绣产品信息、图片、订购电话,并注册开通微店开展线上销售,争取最大的窗口销售彝绣扶贫产品,增加产品销量,助力妇女增收。联合多部门发文动员全州广大干部职工认购“爱购凉山”彝绣产品;主动与宁波对口支援工作组,浙江省妇联发展部负责人、宁波市妇联对接,推动落实彝绣产品订单认购份额等,多途径多形式发动各地各部门积极认购“爱购凉山”彝绣产品;携手北京服装学院推动凉山彝绣登录北京时装周;精心设计制作“爱购凉山”彝绣产品宣传片投放到媒体、网络和宁波市工会APP 、凉山州妇联微信公众号;多次组织“爱购凉山”彝绣产品、彝绣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杭州、宁波、德阳等地参加展示推介、学习调研,开展“青耘中国”直播助农凉山分会场直播等活动。产品的推介和市场的有效拓展,助推彝绣产业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强化赋能:夯实增收基础
“金针绣娘”尔古里日通过2022年州妇联组织的首届彝绣师资班结业并获得的“师资证”,持证上岗授课一个月就有7500元收入,“惊讶”中倍感振奋和欣喜,一场务实的培训正在开花结果。
与尔古里日“同班”,获得证书的其余99名“绣师”完成15000人次的订单式和赋能式培训任务,间接带动5000名以上绣娘稳定增收900余万元。与此同时,他们将凭借培训证书以授课及个人订单形式,年收入将有望突破10万元。
培训为基层妇联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为推动彝绣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建好了“蓄水池”,挖掘了“活水源”。
州妇联采取“本地学习+外出学习”,“线上+线下”,“竞赛+展示”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对妇女手工人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技能提升培训。仅2022年,全州妇联仅彝绣培训就已突破10000余人次。其中州妇联与北京服装学院联合在北京服装学院培训中心(成都)举办彝绣技能提升培训班,来自全州17县市的50余名绣娘参加培训;在西昌举办四川省乡村振兴巾帼人才培养计划首期(彝绣)带头人培训班,17县妇联主席、凉山州彝绣企业负责人、女企业家协会会员、各县市彝绣手工艺人等80余人参加培训。
通过培训和带领绣娘在发展增收中获得了视野的开拓、理念的提升、精神的丰富、文化的滋养,让更多妇女享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逐步发展壮大的彝绣产业正在走向多元化,包容万千,融合共生。而一张承载着文化自信的“妇”字号彝绣品牌正渐渐擦亮,走出大凉山,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