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优势集聚 工业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据四川省经信厅消息,在绵阳高新区河边镇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批长虹8K系列智能电视正在加紧生产。

培优配强

大企业大项目激发活力

该产品的清晰度是4K电视的4倍,可为消费者提供更为逼真的视觉效果。目前,已收获多个主流渠道的大批量订单。

“目前,长虹8K电视国内线上市场份额接近90%,已经成为国产8K相关技术产品及产业化的行业标杆。”长虹8K智能电视产品经理邓丽娟介绍。

发力新型显示产业,只是长虹智能战略的主攻方向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面对外部诸多挑战的背景下,长虹坚守“科技长虹、产业报国”初衷,加速数字化转型,瞄准多元化发展,产业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一方面,我们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巩固家电这些成熟产业,实现稳步发展;另一方面,我们构建并夯实全球研发布局和多层次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产业化与应用,创造高质量发展源动力。同时,瞄准新赛道,推动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开辟高质量发展新空间。”长虹控股集团新闻发言人饶彬彬介绍。

通过在上下游价值链积极探索,带来新的“增长极”,如今,长虹在冰箱压缩机、物联网模块、5G连接器、航空电源等领域,已培育出多个国内甚至全球的“隐形冠军”。

2012年,长虹规模收入760多亿,而到了2021年,已超过1523亿元,呈两倍增长。今年1到6月,长虹规模收入679.9亿元,利润6.6亿元,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一方面着力培优育强,以长虹、九洲为代表的本土骨干企业在绵阳开枝散叶,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招大引强,一批新项目大项目不断涌进,培育壮大:

京东方、惠科、康宁、杉金光电等一批行业龙头集聚,填补绵阳新型显示产业链空白;

今年5月,巨星、麦迪克、艾克森三个百亿级项目同时签约落地,为绵阳产业发展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好戏不断,9月21日,第四个百亿级项目创明新能源项目落户绵阳。

园区提质”“企业满园”

打造优势产业集聚区

产业强市,不仅要引进、培育大企业大项目做支撑,还需强化园区主导,扶持更多小企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

聚焦园区经济发展主战场,绵阳市开展了“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进一步明确了全市12个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与产业主攻方向,市县经信部门联动,全力推动各园区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全省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聚区。

江油高新区正围绕先进结构材料、关键电子材料两个主导产业,高性能复合材料、绿色节能材料两个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这些天,新引进的融通高科项目正加紧建设厂房。企业研发生产的磷酸铁锂是锂电池最核心的材料,技术水平全球领先。

“预计明年一季度15万吨的磷酸铁锂项目可以全部投运,将产生150亿左右的年销售收入。”绵阳融通高科先进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殷仁燕说。

围绕优势特色园区的打造,绵阳市各县(市、区)深谋实干,竞相发力:

游仙高新区正抓紧建设150亿元级的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和国内领先的激光产业园;

安州工业园正加速打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物联网两大主导产业,并同步推进现代中药、新材料两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产业强市 活力澎湃

始终保持拼的干劲,一手抓项目投资,一手抓企业培育,绵阳工业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  十八大以来,作为绵阳市第一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从有到优,从链到圈,不断发展壮大,现有规模企业208家,营业收入达1800亿元,居全省第二位。新型显示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

●  此外,绵阳市还重点发展了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饮料等支柱产业,正加快培育核技术应用、生物医药、激光产业等特色产业,实施产业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加速构建中国科技城现代产业体系。

●  眼下,绵阳市产业版图中的企业已是琳琅满目,规上企业总数增至1221户,全市支柱产业产值已占全部规上企业比重77.5%

●  十八大以来,绵阳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996.3亿元、技改投资3132.3亿元。全市工业总产值由1776.3亿元提升至3121亿元,年均增速5.6%;全部工业增加值总量由531.2亿元提升至1035.5亿元,历史性突破1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速6.8%

●  绵阳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首批产融合作试点市、全国应收账款融资试点市、全国三网融合首批试点市、全国首批5G试点商用城市、全国首批千兆城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