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海省政府网站消息,近年来,海北州门源县牢牢把握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粮食工作年度目标任务,不断健全完善“党政同责、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工作格局,加强协调联动,层层压实责任,粮食“耕”基不断筑牢。
多管齐下守好耕地“红线”。加快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改销号工作,对门源县涉及总面积为19.01万亩的7195个耕地“非农化”图斑和2.69万亩“非粮化”整治面积,严格推进集中整治。截至目前,“非农化”图斑已整改6768个,整改面积18.82万亩,整改率为94.07%;“非粮化”已整改2.64万亩,完成率98.14%,剩余0.05万亩正在整治。充分挖掘潜力开展补充耕地工作,实施了总投资467.1万元的门源县浩门镇疙瘩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占补平衡)建设规模357.44亩,计划6月底完成建设并入库备案。同时,持续开展面源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利用和残膜回收等工作,有效改善了农膜种植区域土壤环境。截至目前,秸秆收集128823吨,综合利用率达89%。回收残膜6790公斤,残膜回收和畜禽粪污利用率均达86%以上,进一步确保了全县“粮袋子”安全。
多措并举备足春耕“粮草”。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多措并举推进春耕备播工作。一是精准制定春耕计划。根据省州下达的2025年粮食生产任务,结合全县实际,2025年计划播种粮食25.68万亩,计划种植经济作物油菜28.7万亩,发展蔬菜产业0.88万亩,安排饲草及其他作物4.61万亩。二是确保春播物资供应。结合市场需求和本地气候条件,精心选育和引进了一批优良品种。截至目前,已精选储备青稞良种203万公斤,油菜良种23万公斤,小麦良种2万公斤,已储备各类化肥4250吨,储备种子的质量检测抽检率达100%。三是加强科技助农服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牧区,积极宣传种子包衣技术、化肥农药科学用量、农机具检修等知识,进一步增强群众的科学种田意识。2025年门源县计划推广种子包衣技术10万亩,较去年增加2万亩。已开展农机技术现场培训16场次,已检修农机具1800台套,预计春耕备播期间全县完成农机具检修1.5万台套。四是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保障机制,落实补贴资金4925.6万元,覆盖种植业、养殖业、森林保险等多个领域,投保农作物面积44.94万亩,各类牲畜79.2万头,有效增强了农业风险抵御能力。
多维发力强化粮油储备。制定印发《门源县粮食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门源县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分工方案》等指导性文件,认真开展全省政策性粮油库存交叉检查工作,坚定不移推动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完成2000吨州级原粮储备,并于去年完成轮换更新,完成485吨县级应急成品粮和30吨州级社会责任储备粮油任务。加强军粮供应站和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建设的动态管理,全县12个粮食应急供应网点正常运行。发改、工信、市监等部门联合深入储粮企业和粮油市场常态化开展粮食领域监督检查,今年以来,就政策性粮油库存、安全生产、质量检测、保供稳价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6次。同时,实施完成总投资 1134万元的门源县防灾减灾救灾服务机构建设项目和门源县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项目,实现粮油储备可视化,全县绿色储粮技术能力不断提升。
下一步,门源县将切实履行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职责任务,坚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继续对标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积极推进耕地保护重点工作,坚决完成政策性储备粮油收储任务,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粮食安全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粮食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