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农牧业经济运行平稳开局良好

据青海省发改委消息,今年以来,海西州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两持续、四着力”推动春耕备耕、畜牧业生产、农牧业项目建设等重点任务落实,农牧业经济运行平稳有序,实现良好开局。

农牧业生产加快推进。扎实开展春耕备播工作,强化农资供需调度,储备各类农作物种子1.03万吨、各类肥料3.09万吨(其中有机肥2万吨)、农药57.7吨,投放农林牧渔业贷款总额1.73亿元,全力保障全年农业生产。持续加强牲畜养殖出栏管理,积极稳住畜牧业生产基础产能,截至目前,牛、羊、生猪分别出栏2.66万头、15.5万只、0.39万头,蛋、奶产量分别为384吨、562吨。

支农服务全程跟进。大力开展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宣传推广,组织农牧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和农机维修维护,夯实春耕春播工作基础。排查维修农田水利设施并清理渠道584.4公里,检修农机具705台(套),及时办理农机具补贴申请。深入开展春季农牧业生产环节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累计检查农资市场、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55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80人次。

农业投入力度持续加大。落实2025年中央及省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达4.88亿元,用于草原生态奖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饲草调运补贴和农业产业发展。谋划储备2025年全州重大农牧产业项目45个,计划总投资21.14亿元。落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农牧业重大项目7个,争取资金8273万元。建设乌兰县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0.67万亩项目,落实资金1712万元。

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出台实施《全域打造柴达木绿色有机枸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年—2027年)》,印发落实《关于落实进一步加强枸杞质量安全工作若干措施》,积极推进柴达木枸杞名特优新农产品申请工作,加快枸杞产业集群项目建设,高质量推动绿色有机枸杞产业发展。加快发展藜麦产业,强化科技运用,联合培育的藜麦种子获批出口丹麦、西班牙等国,成为中国首例获批出口的藜麦种子。

农村改革活力不断激发。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坚持“大稳定、小调整”,乌兰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加大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出动各类清理机械150台次、人员2500余人次,清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245吨。搭建劳务对接平台,有序推动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有效拓宽收入渠道,截至目前,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2653人次。

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巩固。围绕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谋划项目119个,紧盯项目审批、项目实施、资金支出等关键环节,督促各地区利用好农闲时节,开展项目可研、土地审批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为项目开工、资金支出打下坚实基础。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公益性岗位兜底等措施,帮助1863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2笔146万元,帮助脱贫人口创业就业。

农业品牌培育全面发力。海西州“神奇柴达木”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店建设全面推进,实施“神奇柴达木”优品百店建设二期建店项目,助力“神奇柴达木”优品销售。累计开展五批次“神奇柴达木”优品评选工作,全州共计82家企业308种产品入选,产品涵盖枸杞、藜麦、牛羊肉、禽蛋、饮料等特色农畜产品,第六批“神奇柴达木”优品评选申报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