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海省发改委消息,近年来,海西州以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全力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扎实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引领,积极开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持续巩固祁连山国家公园海西片区体制试点建设成效,高标准推进海西片区生态保护修复。积极配合全省开展青海湖国家公园、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创建工作。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问题排查、联合执法、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州各自然保护地管护站点、巡护路网、监测监控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二、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始终坚持高点谋划、高位推动,以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公益林、“三北”等重点工程为抓手,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措施,大幅增加林草植被,提高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同时,在巩固历年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重大草原生态工程建设步伐,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采取人工种草、黑土滩治理、鼠虫害防治等措施,持续恢复和提高各生态区生态功能。“十四五”以来,共完成营造林34.92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 79.86万亩,沙化土地治理101.7万亩。
三、全面加强湿地保护修复。严格落实海西州湿地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开展违规侵占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持续筑牢湿地生态保护基础。大力实施退化湿地和自然岸线修复,积极推进退牧还湿,湿地生态逐步改善。可鲁克湖—托素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格尔木胡杨林省级自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兰湖成功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正在申报尕海国家级湿地公园、可鲁克湖—托素湖国际重要湿地。
四、依法推进林草资源安全管理。严守林草资源保护红线,严格落实林地、草地、湿地用途管理,建立“林(草)长+检察长+警长”“林(草)长制+河(湖)长制”联动机制,开展森林督查和非法侵占林地、草地清理排查,依法依规审核审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草地。扎实推进林草资源安全防范工作,全州连续37年无重大森林草原火灾。切实维护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安全,持续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濒危物种拯救行动,强化疫源疫病防控,雪豹、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普氏原羚等珍稀濒危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加,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体系不断完善。
五、大力发展绿色惠民产业。牢固树立生态、富民、健康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目前,全州肉苁蓉、锁阳等中藏药材种植面积3.1万亩,总产值为5227万元,林草产业带动就业5.7万余人,生态旅游人数达3.5万人(次)。同时,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带动增收能力,每年累计带动农牧民务工3万人次,人均增收6000元左右。落实森林、草原、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稳定生态管护公益岗位4270个,全年直补群众生态管护报酬和各类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75亿元,“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同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