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营商环境便利度稳步提升

据青海省发改委消息,近日,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青海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2023年)》显示,海东市营商环境便利度得分89.64分,较2022年提升2.04分。一直以来,海东市以打造“全省最好、西部前列”营商环境为目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创新方法举措,狠抓工作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指标大幅提升,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竞相迸发,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委、市政府将近两年持续定位为“营商环境建设年”“营商环境集中攻坚年”,成立海东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下设政务、投资、市场、融资、法治环境及零碳产业园投资服务六个专项组,实行市级领导包联制度,进一步健全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企业积极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先后制定印发了海东市“营商环境建设年”方案、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攻坚专项行动计划、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办法等文件,以目标定任务,以责任促落实。积极开展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青海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相关政策学习培训,及时跟踪报道典型经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其中,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登记财产、纳税、跨境贸易、劳动力市场监管、政务服务、包容普惠创新等方面的8个典型案例和创新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

海东市着力做优企业生命周期“全链条”服务,在重点指标关键环节和解决难点问题上取得了新的突破,营商环境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9个核心指标便利度大幅提升,改善明显。深入实施投资“审批破冰”工程,将在线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内,审批总体时限控制在80个工作日以内,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受理事项办结率达95.44%。落实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模式,清理规范性文件31件,确保市场主体设置准入一单尽列、单外无单。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食品生产许可压缩至10个工作日,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1.07万户,在全省占比达19.51%。清查2500余份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并逐条进行了公平竞争审查。推行“容缺受理”便民服务,90%以上证明事项实现告知承诺,99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推行“证照分离”。实现“不见面”开标流程,市、县区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国有产权、土地和矿业权出让五大类公共资源交易全部进场交易,招标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率达100%。

近年来,海东市累计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02项,承接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113项。深入实施投资“审批破冰”工程,将在线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内,在线审批事项办结率95.44%。创推不动产登记“高效1113”品牌,只需提交一套资料、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在3个工作日取证。全面取消普通客户用水用气报装审查检查环节,推行供水供气提前介入服务,用水用气报装环节减至2个工作日内,报装时间压缩至10个工作日内。推行企业用电“三零”模式,实现办电“一证受理”、低压接电“零投资”,客户线上办电率达到99.36%,获得电力指标已步入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全市94个乡镇、1589个村6794项政务服务事项及110项“跨省通办”事项进驻省一体化平台,网上可办率达98%。推动落实248.06万条线上线下“好差评”评价普遍落实,民生事项实现零距离服务、零成本沟通、指尖办理,各类企业诉求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度达100%。

同时,海东市深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村级综治中心建成率达97.6%。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治审核三项制度,建立企业家参与涉及政策制定机制,发布亲清政商关系负面清单。开展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3年行动,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提供“窗口化”“一站式”法律服务。加大中小投资者保护力度,依法高效审理企业合同纠纷案件及特殊时期商事案件,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健全完善了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面实施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监管,抽查检查对象处置和公示率达100%。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在全省率先对2.6万家企业建立实时全景“信用画像”,对修复期内的1.6万户市场主体进行了信用修复。